一些心理咨询、心理分析的案例,总爱把一个人性格的缺陷归因于童年的不幸。好像不管你现在哪里不对,归根结底都是当年你妈妈的不对?这种研究对吗?感觉“妈妈”挺冤枉的,作为成年人需要为自己负责任,而不是把多年前的童年记忆翻出来。
Dr. 魏:
这种做法最早可以追溯到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100多年过去了,很多心理学家已经在摒弃这种做法。
比如我们前面谈到安全感。有人说现在的亲子关系处理有困难,都怪小时候妈妈对自己太残忍。而西方心理学家发现,小时候的经历,不一定决定你现在的养育方式,关键是你怎么解读。
如果你能够冷静客观地看待父母的做法,比如他们当时所处的时代,物资匮乏,条件困难,育儿观念也没有现在发达,不是他们故意的,而是客观因素限制,那你就跟那时的父母和解了,那时候的影响也就到此为止。如果你还是愤愤不平,揪着不放,那对你是有害无利的。
与其抱怨无法改变的过去,不如拥抱能够改变的当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