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怨恨,不要发牢骚,年轻人不要怕没有前途,只问你能不能够站得起来;但要懂得把握时间和空间。
这是南怀瑾先生在某次演讲时对年轻人提出的忠告。话说得很简单,总结起来就是三个字——不抱怨。为什么南先生会给年轻人这样一个忠告呢?就是因为现在很多人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不是尽快去想一个简单可靠的解决方法,而是在那儿抱怨事情的不顺,从而不能朝解决问题的方向前进,哪怕是一小步。他告诫年轻人:当我们为他人的冷漠而生气时,不如点亮蜡烛,照亮他人,也温暖自己。
事实上,许多人都很容易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抱怨自己遇到的种种困难,比如经济问题、他人的过错、环境的恶劣等。人们往往把不幸或是困难推到他人的身上,认为这都是由外部因素造成的,与自己无关;因为与自己无关,所以自然也就不愿意或者不知道自己下一步应该做的其实是寻找方法。最终,你只会看到诸多的缺点,接着丧失勇气,一败涂地。
有一个年轻的渔夫到海上打鱼。那天的气温奇高,烈日晒得渔夫汗流浃背,苦不堪言。虽然如此,渔夫还是收获不少,看着自己打来的各种美味,心想一定可以卖上好价钱。于是,他认真地划着船向回家的方向驶去。
就在半路上,他突然看到一只小船顺流向自己的方向快速驶来。他心里一惊,眼见着两只船就要撞上了,可那只小船却丝毫没有要避让的意思,似乎是有意要撞翻他的小船。渔夫大怒,心里埋怨着:这个不知死活的船夫,难道不知道自己走错了航向吗?接着他开始对小船咆哮:“让开,快点让开!你这个蠢货!”然而,对面的小船毫不理会他的怒吼,速度依旧,方向依旧。
渔夫急了,站起身,抽起桨,准备要给小船上的船夫一点教训。然而,他刚刚站起来还没有机会伸出桨时,那只小船已经重重地撞上了他的船,两只船瞬间翻了。渔夫被抛进水里,他辛苦了一天打来的鱼也倒进了海里,所剩无几。他很快游到自己的小船边,上了船,伸出脑袋,抹掉脸上的水,对着那条小船大骂:“你这个白痴,会不会划船?这么宽的河面,你竟然撞到了我的船上?!你没长眼睛吗?”
然而,对方却没有任何回应。他定睛一看,大吃一惊,因为那条小船上面根本没有人。他斥骂的只是一条挣脱了绳索、顺河漂流的空船。
在日常生活中,当你抱怨、怒吼的时候,你的听众或许只是一艘“空船”,毫无意义。就好比一个人站在漆黑的夜里,抱怨太黑一样。就算他站上两个时辰、三个时辰,天还是照样黑,不会因为他的抱怨就出现光明。所以,倒不如行动起来,在黑暗中点亮一根蜡烛。当然,要点亮蜡烛或许并不是容易的事,但只要努力,哪怕你只点燃了一根火柴,你也能让自己亮起来,这总比站在黑暗里发牢骚抱怨好得多。
非洲大草原上有两种动物,一种是羚羊,一种是狮子。
羚羊每天在想:明天早上太阳一出来,我就必须要努力奔跑,只有这样我才能摆脱跑得最快的狮子,才不会成为它的腹中餐。
而狮子每天也在想:明天太阳一出来,我就必须要努力奔跑,只有这样我才能追上跑得最慢的羚牛,我才不至于饿肚子。
这个故事虽然很短小,但是却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无论你是狮子或是羚羊,当太阳升起时,你要做的就是奔跑。无论你对这种情况多么不满,你都没有时间发牢骚和抱怨,因为时间紧迫,稍一抱怨羚羊就可能被狮子捉到,或者狮子就可能要饿上一整天。
假如羚羊不奔跑,而是卧在地上抱怨:我要是刺猬就好了,那样狮子就没法吃我了,可我偏偏是羚羊,为什么我不是刺猬呢?或者它还可能会抱怨世界的不公平,因为草原上还有野马,还有袋鼠,为什么狮子只是吃我们呢?毫无疑问,这样的羚羊是最有思想的,但它也一定是第一个被狮子吃掉的。
假如狮子不奔跑,而是趴在地上抱怨:为什么羚羊是跑步好手,我为什么需要不断地练习奔跑,为什么我没有一对翅膀,为什么我不能像鹰一样飞翔?这样的狮子也是有思想的,但它也一定是最先被饿死的。
正所谓“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成功的人从不满腹牢骚,他们往往都目光长远、立足现实、放眼未来、踏踏实实做事。所以与其抱怨黑暗,不如动起来点亮蜡烛。只有这样,你的世界才能真正走向光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