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这么简单的题目到现在还不会?为什么这道题目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还是错?你能不能用心一点?”课堂上如果孩子掌握的不顺我们的心意,或许再耐心的我们仍忍不住想要发火。以前,在和教师朋友们聊天的过程中,更多的是抱怨孩子的不听话,不努力。
虽然在《Marva Collin‘s way》中也感受了这位伟大的黑人女教师是如何用爱去感化那些“不可教”的学生的,但遇到不听话的孩子依然很苦恼。机缘巧合之下读到了《非暴力沟通》,看完后,收益颇多。接下来是我的实际运用,希望大家能理解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
一、观察:区分观察和评论
我们需要仔细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并清楚地说出观察的结果。这里重点强调观察和评论的重要性。因为如果我们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人们将倾向于听到批评,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比如说我们上课经常会对学生说:“你太不认真了。”“不认真”是评论,如果我们这样表达:“老师刚才看到你一直在看窗外,没有看黑板上的要点。”这句话描述了观察结果而不带任何评论。
二、感受:区别感受和想法
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可以让沟通更加顺畅。第一,我们需要区别想法和感受。“我觉得”“我以为”“被抛弃”(被误解、被欺负、被利用等)是想法而不是感受;第二,我们可以通过建立表达感受的词汇表,更清楚地表达感受。比如当我们感到满足的时候,我们可以说“我感觉欣喜”;当我们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的时候,我们可以说“我感到害怕”。
三、需要:是感受的根源
我们感受的根源是源于我们的期待和需要。需要是一座桥梁,架起了我们和感受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用“我 (感到)……因为我……”这种表达方式来认识感受与自身的关系。非暴力沟通建议更加直接地表达自己的需求,而不是对他人进行指责、批评、评论以及分析,这样对方更能明确我们的需求,并作出积极的回应。比如说我们看到学生作业做的一塌糊涂的时候会说:“你的作业做的一塌糊涂,太令我失望了。”这句话意味着学生的行为导致了我们的感受,而“你这次作业犯了很多错误,我很失望。因为老师希望你能好好掌握好这些知识点。”这样的表达体现了我们对自己的感受负责。
四、请求:区分请求和命令
我们需要借助具体的描述而非抽象的语言来提出请求。我们提出的应当是请求而不是命令,在请求没有得到满足时,提出请求的人如果批评和指责,那是命令;如果想利用对方的内疚来达到目的也是命令。非暴力沟通的目的不是想通过尝试改变他人来迎合我们,是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是培育爱和尊重。比如说我们遇到不努力的学生我们会说:“我希望你更认真。”这样的描述太抽象了,“我希望你课上能认真听课写笔记、及时完成作业,这些都是你变得更认真的。
接下来是一段完整的案例,方便大家理解。
《 非暴力沟通之“战弟”》
这件事情刚刚发生在一分钟前,我想将这个事情记录下来以此来提醒自己。对待儿童走进心里的同理心,尊重他的感受永远比暴力“狮子吼”式的命令更能使他接受。尽管这真的很耗费时间,至少与他“耗”了30分钟才有了比较完美的结局。
事件回顾:弟弟看完《水浒传》10点钟该去洗漱了,可他却转身跑到妈妈房间。他说想跟妈妈一起睡。我边泡脚边听着弟弟对妈妈的软磨硬泡。虽然好脾气的妈妈在前几个回合好言相劝,可是到后面几个回合更年期的老妈还是“狮吼功”发作了,执拗的弟弟最终也是胳膊拧不过大腿,被赶出了房门。“咔嚓”门从里头反锁了。可怜的老弟瘫坐在妈妈门口继续打“持久战。“我反正是不会走的,你明明答应了我要带我一起睡觉的”我只听到他呜咽着重复这句话。我想可能到我出马了,可这泡脚也太舒服了些,试试跟他远程交流吧。总结一下我说来说去他也没丝毫反应的语言:A代表我 B代表弟弟
A: “你是一个10岁的男子汉了,你觉得你还应该跟妈妈睡吗”
B:“我就要跟妈妈睡,他都答应我每周三跟我睡,答应我的事就该做到”「第一回合失败」
A:“你如果还继续瘫坐在那里,你有想过有很么后果吗?我们每个时期的不同选择都可能导致不同的后果,我们可能会因为选择错误承担后果”
B:“不就是被妈妈出来打一顿吗?随她打,打死我好了”「第二回合惨败」
分界线:一切远程沟通无效,我开始想用篮球转移他注意力结果无效。最终,我蹲下身子,与他保持视线水平,于是我们有了接下来的对话。
非暴力沟通回顾:
A:你现在看起来很伤心很难过,因为我看到你哭了。(观察行为)
B:妈妈答应我的事情没有做到。
A:你因为妈妈之前答应你的事情现在没有做到你觉得很生气,她还把你锁在门外你更加难过了是吗
B:嗯,她要么就不该这么说嘛。况且为什么爸爸就能和妈妈睡觉,我就不能和妈妈一起。 (继续观察行为)
A:(我们两都笑了)我相信你肯定知道爸爸和妈妈很恩爱,所以我们在家时常看到他们感觉像吃了蜜糖一样甜。同时我理解你的感受是因为妈妈言而无信所以你很生气很难过。(同理感受 同时我握住他的手给他支持)
B:妈妈还总是把气撒在我身上,有几次妈妈从外面回来生气了就好大声骂我
A:噢~因为明明不是你的错,妈妈却把气撒在最爱的宝贝孩子身上你觉得很委屈,很烦躁(描述事件和感受)
B:妈妈一直都这样,你跟她说她也不改。 【弟弟一边哭又说出了一件令他难过的事】
A:是的,我也经常跟你一样生气,因为我也总是被火气波及到。这也一定让你很苦恼,那怎么办呢?(同理感受+请求)
B:我想要妈妈改,可是妈妈可能做不到。
A:你不相信那么爱我们的妈妈不会知错就改吗?因为我看到妈妈在你的文具盒里留的好几封信除了鼓励你学习其余的都是在为她的错误道歉。
B:嗯。(他没有说其他的,只是一个嗯字我知道这件事算是说通了)
A:我们明天需要试着找妈妈坐下来谈一谈吗?
B:嗯。上一次她还不经过我的允许把我最喜欢的球袜给唐翌玮(堂弟)穿,我只有最后几双了(弟弟又开始哭,我知道第三件旧帐又来了)
A:妈妈不经过你的允许就把你最喜欢的球袜给唐唐穿,你觉得妈妈不尊重你的意见所以你心里很不爽对吗?不过姐姐想问一句:你当时是真心不想给什么好东西都与你分享的唐唐一双最爱的球袜吗?
(再次描述事件并尊重感受)
B:我只是不喜欢她不问我的意见还凶我。(默认他会给唐唐)
A:拍了拍他的手,姐姐知道你自来是最懂得分享的。那现在有三件事情了,1.妈妈答应你的事情没有做到2.妈妈总是在生气时把气转移到你身上3.妈妈不尊重你的意见 那现在你想怎么解决这件事呢?你需要怎么做才会不那么难过了呢?(试着提出需要)
B:妈妈现在已经睡了不会给我开门的(弟弟从瘫坐在地终于开始起身了)
A:那我们明天要一起跟妈妈坐下来好好谈一谈。
弟弟终于搞洗漱睡觉了 Over
想法:跟弟弟的这次长长的交流结束第一件事就是拿出平板记录下来,书中的理论看的再多不如一次实践让我更加理解尊重感受的重要性。儿童犯错我们往往下意识更多的是给出建议劝告甚至各种人生道理。其实每个儿童在出现执拗行为时心里必定有一个拧不开的结需要你去理解和关注在这个时候他听不进你的长篇大论,他需要他人倾听理解他的感受,适当的时候给予方向都能够想通的。
人们常说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弟弟通常能够表达感受都离不开妈妈的内心细腻。我通常在想我的智慧妈妈真算的上是能与她的子女平等交流的,我和弟弟从小就是在她源源不断的藏在我们文具盒或者日记本里头的信封中长大的。没有谁生来就会当妈妈的,我能够想到我的妈妈明天又将在饭后散步中谈及今天弟弟的心结,她会“治愈”好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