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的时候,特别不喜欢写作文。总觉得那个作文纸的格子怎么那么多,怎么写也写不完,绞尽脑汁拼啊凑啊。
慢慢地,看得书多了,觉得自己有了一定的表达欲,竟然还可以去参加作文竞赛。
到了中学,老师才不管你怎样写。每天都在讲,怎样写才能在高考中得高分。我果然很容易被训练,很快就变得特别擅长写如今读不懂的“八股文”。
到了大学,也有写作课。我那空无一物的八股文不再受吹捧。天天去泡图书馆,同学们很惊奇我竟然还做摘抄。抄好词好句,抄诗歌,闲来无事便拿来看,很快便记住了。以至于聊天时,偶尔也能口吐莲花,说几个四个字的成语,引用几句诗句。
工作之后,手忙脚乱,步入家庭,哺育婴孩。生活琐碎与复杂的人际,不断挤占读书和写作的时间。碎片化时间焦虑地刷刷手机,难得提起越来越钝的笔。
慢慢地,写东西不知如何下笔,讲话也越来越粗鄙。难怪古人说“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礼义不交,便觉面目可憎,语言无味。”写作看似可有可无,然而,当真停下读书和动笔,竟越来越厌恶自己。
生活太忙了吗?才不是,懒呗!
夜半提笔,一边关心着床上的婴儿,一边飞速敲打键盘,不求写多好,只为不使心蒙尘,定期厘清思绪,不让污浊之气伤害了亲人朋友。
去年是孕期,不断地记录教学日志,写一些幼儿园孩子们的故事,也只为每日能够利用写作,反思自己一天的言行,让孩子们在自己的班级健康快乐地成长。
写作这件小事,倘若坚持,便如一蔬一饭之于身体发育,长期熏陶浸染 ,才不会成为自己讨厌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