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谈写作
爱上写作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爱上写作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作者: 萤火深蓝 | 来源:发表于2023-07-24 19:24 被阅读0次

    语文界流行一句“名言”:学语文有三怕,一怕文言文,而怕周树人,最怕写作文。这句话已经流传已久,但在教育改革颇有成效的今天,这种“名言”已经开始受到质疑,教育界也开始着力于更加符合学情与时代需求的教学方法。笔者曾在网络做过一次调查,其中17.2%的被调查者对写作的态度是“害怕或其他(厌恶)”,66%的被调查者对连堂课写作、考场作文、作文作业感到烦恼。这种感觉已经不仅是个人的感觉,更有蔓延为普遍问题的趋势,写作文真的如此可怕吗?

    调查数据分析

    一、害怕写作的原因何在?

    首先我们也许应该好好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学生害怕写作的原因究竟为何?一件事物让人害怕,多是因其可能对人造成伤害,那么,写作又会给人带来何种伤害?既然会带来伤害,为何还要去写?如果非写不可,那我们该如何化解这种伤害,消除这种恐惧呢?

    美国心理学家 克拉克·赫尔 [Clark Leonard Hull 1884.05.24-1952.05.10]曾有一个著名的内驱力降低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就是消除内驱力的过程,也就是消除不会学习所带来的各种不适的过程。当我们克服了这些不适,学习的动作自然就完成了。譬如一个人由于口渴产生了喝水的需要,口渴就是内驱力,内驱力驱使人实行某种行动。但光有内驱力也不够,还需要习惯强度的加持,即喝水的路线等条件。写作也是如此,不会写作会让人感到羞耻,无法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等内驱力会驱使学生学习写作,但还需要有专业的写作指导告诉学生如何写作,让学生掌握写作的方法,这样方能大大降低内驱力,使学习成为习惯,进而完成学习的行为。但对于写作这件事而言,与喝水的不同之处在于,不喝水会在生理上直接对人产生影响,但是写作不同,不会写作除了带来羞耻感,并不会对人的生理直接产生影响,因此,在惰性、焦虑等排异心理的影响之下,“羞耻感”等内驱力可能因此消失,自然机体便无法产生学习的动力,因此,激励机制非常重要,它可以有效调节心理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激发内驱力,进而促进学习的完成。

    因此,学生对写作感到害怕,原因不过以下几点:

    一是不会写作。因为没有很好地掌握写作的技巧,无法在考场或写作情境中很好地共情,自然就无法做出如意的文字表达。这种技巧除了语言表达方面,还包括一个人性格因子中对生活的敏感度。一个情感细腻的人,自然更容易对身边的人事物有所触动,也就更容易将所见所闻所感诉诸笔端;而一个性格粗放的人,对身边的事物观察粗糙,思考浮于表面,自然就很难出现灵感的火花。而要培养这种对生活的敏感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日复一日的熏陶培养可能成就的。要解决不会写作的问题,首先需要写作者接受充分的写作指导,掌握足够的写作技巧,方能应对自如;其次是培养自身的感受力与思想力。程民《大学通用写作》中提到“感受力、思维力、想象力、记忆力、意志力”是写作主体应该具备的写作素养。[ 程民.大学通用写作[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可见,要想真正学会写作,则需要写作指导等外部助力与感受、思考等内部素养的相互融合,二者缺一不可。

    二是惰性心理。创作是快乐的,但创作的过程多是艰辛的。看曹雪芹著《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唐代诗人卢延让曾有诗云“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道出了古代文人创作的不易;世界名家巴尔扎克随身携带的手杖上刻着名言“我粉碎了一切障碍”,这障碍便是一切深刻的大家写作时都要面临的艰苦。练习写作的过程自然不可能是容易的,那么,人内心的惰性便会对此产生排异心理,甚至对写作产生冷漠麻木之心,如此,不会写作所带来的羞耻感自然会被消解,内驱力消失了,学习的动机自然也就消失殆尽了。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写作者培养意志力。从写作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当困难超越人的兴趣成为控制力主导时,意志力就能起到抑制消极情绪、激发解决问题的理性的作用,进而支撑写作主体继续完成写作行为。

    三是不感兴趣。我们当然不排除有的同学天生不喜欢文字,但这种因素相对不太典型。因为即使不喜欢文字,我们也有义务把他学好,因为写作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作为一种生存的技能,我们也有必要掌握它。世界上很多必须掌握的东西不一定是我们喜欢的,但我们不能因为不喜欢,就全盘否定,去排斥它。更何况,文字是一个人表达的基础,思维再现的工具,与它的融合碰撞将影响一个人思想的成长,为此改变兴趣,又有何不可呢?因为不感兴趣的原因大概也是不了解写作的真正意义与价值吧。有句话是这么说的:“爱一行干一行是幸运,干一行爱一行是智慧。”很多你原本不喜欢的事物,当你沉浸其中时,你大概率会在其中发现更美的它,以及更好的自己。

    所以,若是我们能够掌握相应的写作技巧,克服自身的惰性,培养对写作的热爱,写作这件事又有什么可怕的呢?当然,要解决这几个问题,还需要各个方面策略的深入研究,更多地考虑学生的主体性,让写作实践更加多元、自由和开放,这也是本书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爱上写作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然而,写作虽为部分学生所恐惧,却也不妨碍它常给人带来愉悦的火花。即使是对写作心怀恐惧的学生,也仍然存有写作后的愉悦体验。调查结果显示,“成就感”、“放松”、“倾诉”、“表达”是写作愉悦感受的关键词。且看如下问卷回答:

    当内心的所感所想能够用文字准确地表达出来时,那些升腾起来的满足感,就像浑身包裹着最舒服的被褥并轻轻摩挲,就像,就像把一勺刚出锅的黑椒牛肉拌饭送入嘴里,就像冬季一晚上都暖呼呼的双脚……因为写作就像一种转换,把内心流淌的转化为笔下的文字,无论是喜怒哀乐,都会有一种得到发泄的快感。

    对着不太成熟的文字洋洋得意,为了好的词句苦心琢磨,向他人骄傲地展示成果,与某天某时某刻的阅读产生心灵同频振动。

    即使个人对作文题目已经进行了一番思考,再与老师进行讨论或者老师课堂的讲解,都能让我对作文题目有焕然一新的感觉,每次都觉得自己其实对作文题目的思考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深刻,在对作文题目信息的提取后并没有很清晰的框架,但只要在老师一提点后,会有很神奇的领悟,那时候我觉得是愉快的;再者便是在某一次作文中发现自己对作文题目的理解更深刻,我觉得是很值得开心的;以前对作文的态度还是很抗拒的,可能是因为越不擅长越恐怖,后来练习多了,便不再那么畏惧,这也很值得开心!

    感觉全身心都放松了,人也平静下来了。原因是令我感到快乐的写作是即兴的,不是作业也不是一项任务,我可以写自己想记录的,不拘泥与字数与表达是否恰当。这种写作不受字数限制,也可以仅仅是一个片段,只记下当时的想法或所见。这种不被约束的写作让我感到舒适和愉快。

    精雕细琢,砥砺锋寒,完成一部作品,成就感爆棚。每当我一遍遍重读拙作,重温我精工的辞藻与深妙的思想,宛若把玩一件宝物。这是写作在有界艺术创作上给人的正反馈奖励机制。 要从写作中获得真正的快乐,还需要拥有广阔的格局和强大的内心。写作者需要认识到,既然是艺术创作,就会与主观评判有极强的勾连。他人的褒与贬是重要的意见参考,却没有具身认知来得重要。既然一篇作文出自自己的笔下,那么其创作心境态度、用功程度,自我了然。如果是很用心地写出了一篇作文,那么不管初出茅庐或炉火纯青,在其中倾注的正能量足以回应一切评论。 就我而言,我喜欢时间充裕的写作。考场限时,我一般只能在标题和开头段上极力卖弄文采,让自己舒服一下。而课余写作中,我能一遍遍修改作文,以臻完美。这是一个很爽的过程——“卖弄”文采!

    写作是一件乐事,可以给我们带来倾诉的无穷乐趣,每个人都希望有个倾诉的对象,但有时一肚子的苦衷和思想无法宣泄,憋着难受,随时拿出笔和纸,把灵感写出来,把苦衷放出来,就觉得越写越过瘾,越写越痴迷,就像是强烈运动完来上的一瓶冰水,快哉,乐哉。写作可以让我们更好了解自己,当开始写作时,我们会考虑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通过写作,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这种自我探索的过程非常有趣,也很有意义。

    越写越上头,越写越有话写。原因:题目与自己人生经历产生共鸣,或与自己所见所闻相照。

    写作的快感在于从心到手的自然流露,思考与笔录的和谐、共鸣乃至正反馈的相互成全。快乐地写作,其前提是思维充实,心有所想。依我见,只有发乎本心的写作活动才能产出高质量的写作成果。 我在高中时代的快乐写作经历,绝大多数是我的自由表达——高一、高二的非命题周记,高三的随想散文。新概念作文大赛的一个宗旨“真表达”也是我的写作观,即文章合为感而著。上文涉及的写作经历,一部分是我以写作为工具,去抒情、纪念、发泄,从而调剂、丰富枯燥的学习过程;一部分是源于现实的拙劣想象,它们作为现实的隐喻,呈现我对生活与世界的个人思考(这和某些小说写作爱好者不同的是,我的“小说”几乎限于饱和度提高的现实,很难具有专业的文艺分析和批评所需的水平和要素)。 直到高三,我才真正能动地尝试把个人思考和应试写作命题有机结合,也第一次体会到应试性写作的快乐。

    是享受,是动力,是自由,是信仰。高中阶段的写作,更多的只是对文学大家的模仿,对经典的致敬。 写作对看书的人究竟意味着什么,我在这个庞大又空虚的问题上常常困惑和犹豫。我们应该对文字的力量有所敬畏。诚然,这是一个文学的意义在失落的时代,我无力捍卫也不忍心嘲弄。写作在现在看来像是一台出售思想的贩卖机,但对我们这些爱写的孩子来说,文学的意义在于生成一个梦,至少在这一点上它是万无一失的。 在不喜欢看书写作的人看来,文字确实是没什么用。文学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很难转化为功利的分数和排名,也很难在内卷的大环境里帮助我们拥有强大的竞争优势。甚至一个热爱看书,热爱文字的人,身上会有厚重的理想主义的色彩,活在当下,会比别人更觉生存的困难和尴尬。 但,文字的力量在于渗透。那是一种温暖的塑造的力量,是唤醒灵魂和人性的力量,绝对不是任何公式,定理,机械可以比拟的。AI永远无法取代一个经典的作家,在这一点上我对它永远有信心。翻开历史,越是大发展,大变动的时代,越需要这样的力量。谁拥有了这种力量,谁就能跨越愚昧山峰,走出绝望之谷,踏上开悟之旅。

    ……

    三、爱上写作的意义

    从诸如上文之类的调查结果可见,写作蕴藏着无穷的力量,包括给予人突破自身局限或思想成长的成就感,倾泻内心积蓄的情感,与他人分享喜怒哀乐,现实问题的思考,灵魂的滋养,良好文化氛围的唤醒等等,包括功利的与非功利的。

    写作之社会功利的意义在于写作是一门应用型课程。人类靠语言交流,文字更能超越时空来达成交际的目的,社会生活中很多地方都少不了文字的表达。比如请假要先写请假条,与朋友分别联系要写信(不管是书信或者短信,都需要文字表达),发表演讲要写演讲稿,分享交流会要写心得体会,求职要先写好个人简历,辞职要写辞职报告,毕业要写毕业论文……掌握写作这门技能,便能在诸多场合中应对自如,学校的写作学习只不过是为掌握这门技能进行的必要学习而已。

    此外,写作之意义还可延伸到思想、精神、心理等看不见的角落。有被调查者认为写作可以发挥倾诉的功能,将压抑在内心的想法与情感表达出来,释放心灵的空间,进而达到放松的作用;写作之后战胜自身惰性、超越他人的成就感也能让一个人心情舒畅,期间文字的精心修饰、逻辑的严密呈现、情感的自由倾诉,无一不对一个人思想精神上有着积极的功用。美国作家埃利森·凡伦在《写作即疗愈》一书中提到,文字可以是一种武器,可以是一种战斗呐喊,可以是远方回旋的生命鼓舞,也可以是发自内心的自我鼓励。[ 埃利森·凡伦.写作即疗愈:用写作改写人生[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他认为文字有极大的力量可以用来对抗精神焦虑,因为我们经历的痛苦,只有经过语言描述,才能加深对它的理解,进而攻破它;对于未来的美好,我们也只有表达清楚,才能更加清楚我们想要的是什么,进而去实现它。文字是我们正在经历的现在和我们想要创造的未来之间的桥梁,而写作,则是我们用来寻找和练习理解内心声音的基本方法,写作之路,不仅是掌握技巧的道路,更是一个人丰富内心世界、思想成长的重要通道,意义重大。

    米兰·昆德拉曾言:文字是慢的历史,真正的文学不是为了使我们生活得更快,而是为了使生活中的慢不致失传。可见写作作为文学的开端,不是一门绣花功夫而已,而是一种表达的工具,是思想本身,是人生本身,是文化本身,使生命本身。而为之感受到的每一点愉悦,便是这生命中的一点点火花,我们的努力,便是为了让这一点点火花燃烧成璀璨的火焰,用此火光点亮人生的道路,温暖一个个路人的心。

    教师要做的便是致力于研究克服害怕写作的心理,引导学生真正发现文学的力量,创作的魅力之所在,探究科学实用切多元趣味的写作教学策略,期待能够对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并通过扎实有效的学习策略掌握写作技巧,逐步降低不会写作所带来的不适,满足写作的需求,增强写作的习惯强度,最终鼓励学生朝着爱上写作、自由表达的道路发展,做一个内心丰盈、思想自由的幸福之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爱上写作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trcp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