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益,进京考中进士后,也跟其他学子一样春风得意,后又通过媒婆寻得佳人在旁。此时他功名在望,又有美人日日相伴,好不快活!直到朝廷任命他为郑县主薄,他才难舍难分地与她分别,可这一别再见时,而她却相思成疾,药石无医。
01
李益,年方二十岁就考取进士,年少得志,春风得意,一时名动京城,“李十郎”这个名字人人得知,他每有诗作,就有人上门求取,叫乐工谱上曲子到处传唱。
古人说人生四大乐事有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此时的他,年纪轻轻进士及第、诗名在外,仕途只需等待些时日就成,那么现在他唯一缺的可能就是美人在侧了。
才子爱风流,李益也不例外,许是等待任命的时间太闲,或许是想有个知心人与他分享喜悦,他很快便通过媒婆认识了霍王爷的妾郑静持生的女儿霍小玉。
霍小玉出生前,她父亲因安史之乱出征战死,苦于生计,她与母亲相继成为艺妓。
她虽为妓,但她洁身自爱,也能歌善舞,通晓诗文。母亲对她从小就倾心培养与严格要求,只希望她能寻得良人,以后母女都能有个依靠。
所以,当媒婆跟她母亲说起李益时,她非常满意地同意他们两人见面。

如果她母亲知道李益后来的所作所为,估计就不会认为他是良人了吧!
如果李益清楚自己于霍小玉母女是后半生的依靠,他是不是也会慎重考虑。
可惜没有如果,所以当李益见到霍小玉时,他只顾看她美丽的容颜,她只顾看他风华与才学,两人都只愿沉侵在爱的甜蜜里,不去想未来。
对于这份爱的结果,他是因为爱来得太快,不及去细想未来。而她是怕爱去得太快,不敢思虑未来。
时间匆匆而过,朝廷的任命书终于来了,李益被派往郑县。分别就在眼前,她道,“妾始年十八,君才二十二,迨君壮室之秋,犹有八岁,一生欢爱,愿毕此期。”她向他求了一个八年之约,他向她保证八个月后会来接她。
可惜承诺再好,他这一去,终究是就跟很多才子一样,一去不复还了。
02
李益在郑县后,就忙着开始了新的工作与生活,许是忙得渐渐地忘了她,又或许是他对爱情本就是一时兴起,爱得不深。
所以,当他回家省亲,得知父母已为他定了亲事时,他没有做过多的反抗,他就顺应了父母之命,世俗礼教。全然忘了当初对霍小玉的诺言。
而此时在京都的霍小玉,久久等不来李益的只言片语,她只能在心中默念,“他会回来的,他现在没来,是有事耽误了……”
日日相思,她终因思虑过多,而卧病在床。她相思成疾的事传遍京城,即便他后来得知,也是狠心地不管不问,似乎在他心里没有过这人了一样。
最后,有一位侠士实在看不下去,就把李益绑到了霍小玉的床边。此时病入膏肓的她看到他来了,早已没了爱,只剩满满地恨,所以她倾尽最后一丝力气发下誓言,“我死后必为厉鬼使他妻妾终日不得安宁!”
霍小玉走后,她生前的诅咒果然灵验了,据记载李益虽然娶了卢氏,后因猜忌休妻,之后娶过几任妻子,皆因他自己内心的不安宁和猜忌,休弃妻子。
03
此故事记载于唐人蒋防的传奇小说《霍小玉传》。
清代张令仪《霍小玉传》节选:“含情凝睇薄情人,声声诉出啼鹃血。稚齿韶颜饮恨终,一恸重泉沈怨魄。
精灵苦妒后来欢,数教所爱生离拆。曷不追取负心郎,贞魂化作紫鸳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