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无所谓啊!我不在乎你啊!你走了就不要回来呀!”
你说过这样的话吗?我才不在乎你呢!我根本无所谓啊!可是他真的走了,你可能就会大哭。如果他不仅没走,还温柔地抱住你,估计一翻挣脱之后,早已精疲力尽的你,可能会彻底放下你坚强的面具,将自己的所有重量全部交给对方。
为什么有些人总是嘴上说着最轻飘飘的话,仿佛你走了你就走了,我和谁都保持微弱的联结就好!她难道不知道这么说话,这么疏离会伤害别人吗?
每每想到这里,我都会想到哪吒的故事。
《封神演义》中的哪吒是殷商末年陈塘关总兵李靖的第三个儿子,金吒、木吒的弟弟,是灵珠子投胎。母亲殷夫人怀孕三年零六个月,生下一个肉球。李靖以为是妖怪,就用剑切开,里面的婴儿正是哪吒,他手戴金镯,肚缠红绫,生来就带着法宝。后来,仙人太乙真人登门道贺,收其为徒,取名“哪吒”。七年后,哪吒在东海边的九湾河中洗澡,用混天绫翻江倒海,连河带海闹动龙宫,还用乾坤圈把巡海夜叉砸的头破血流而死,与东海龙王的三子敖丙起冲突,不但将对方打死,还抽了龙筋当做腰带要送给李靖。东海龙王上天庭告状,结果在宝德门遭到他一顿痛打,还被他抓下四、五十片鳞甲,鲜血淋漓,狼狈不堪。闯下灭门绝户的大祸,他毫不在意,还轻描淡写地说是由于一时性急。当四海龙王敖广、敖钦、敖闰、敖顺联名奏准玉帝来拿李靖夫妇问罪时,哪吒说: “‘一人行事一人当’,我打死敖丙和李艮[gèn],我当偿命,岂有子连累父母之理!”为了不累双亲,他断臂剖腹,剜肠剔骨,还于父母。他的孝道感动了龙王,李靖夫妇亦因此得赦。龙王到陈塘关兴师问罪,为了不连累父母,哪吒三太子割肉还母、剔骨还父,当场自戕。殷氏为子造庙供香,但李靖却总不能谅解,对他的魂魄继续进行无理逼迫。这使哪吒无法容忍。而后,哪吒在被其父李靖阻挠,复活不成的情形之下,太乙真人用莲花荷叶给哪吒造了个新身体。
割肉还母,剔骨还父,唯有此心,耿耿相随。一方面是一种无奈,父母保护不了自己,他也根本没有办法让父母可以保护自己,所以,只能自戕,杀死自己,这就像是那些说无所谓的孩子,他们并不是无所谓,而是就算他们有所谓,也得不到,他们曾经渴望过、争取过,但是他们争取的对象,也就是爸爸妈妈根本给不了他们想要的;另一方面说的是对不起,爸爸妈妈,我也让你们失望了,我不是你们心目中的好孩子,我错了,我把我的骨肉都还给你们,通通还给你们,现在我所有的错都一笔勾销了吧,我再也不回不到你们身边了,可是我爱着你们的心却始终耿耿相随。
每每读到,唯有此心,耿耿相随,我就在想小哪吒哪里有心呢?小孩子是从小兽长成小人的,像小动物一样凭着天性在生活,在天然的爱着父母,心是要经历人间的捶打,却被父母的爱一次次托起以后才长出来的东西。他还是一只贪玩的小兽,肆意玩耍,但因天生带着法力,所以,他的毁灭性很强,但如果他并非天生带着法力,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孩,他怎么可能翻得了江,闹得了海,又怎会惹下如此大祸,他也许就只是用弹弓射向隔壁老王家的窗户,偷了老王家的鸡,打了老王家的狗。小孩子犯错是成长的必经路,并且小哪吒为了不连累父母愿意自戕钱塘江,这是这头初到人间的小兽对父母最深的爱,可是,对父亲来说,身体上的偿还是不够的,还要对其魂魄进行逼迫。我可太不喜欢李靖这位东亚老父亲了!
幸好有太乙真人,这个家庭以外的第三视角,这位天外来客,他喜欢哪吒,他不觉得哪吒是怪物,他能够看见哪吒的天赋异禀,并愿意花时间呵护这位弟子长大,直到小哪吒驯服自己的法力。
小哪吒就像我们内心的火与生命力,也是我们无法表达的委屈,昨天晚上,我听徐童和唐小雁的对话,唐小雁说你要是对我三心二意,我就离开你,很多女的不能离开那些渣男是因为他们受不了那种痛,但是我可以断条胳膊,我能受得了那个痛,而那些嘴上说着无所谓的人,实际上因为太痛了,所以已经先自己在心上戳了一根刺,谁也不靠得特别近,她怕别人伤害他,也怕自己伤害别人,因为他心里的那团火,她压抑下去的那团火,这团火在日常生活中,往往被疏离了,用一种我对所有人都无所谓的态度疏离了,但是一旦碰到自己真正爱着的人、真正渴望着的人,生命之火,爱欲之火又再次被点燃,这团火也许是你曾经非常渴望得到一些东西,但是你没有得到,激起了巨大的焦虑、紧张、羞愧、恐惧、烦躁、愤怒….等情绪,但它们通通被压抑着,也许是你曾经经历了巨大的精神上惊吓,那些记忆太痛苦,所以你疏离它,然而这团火就在那里,这团火如果不通过与太乙真人练习如何使用,小哪吒的爱与恨就无法停歇,他爱一个人的时候就一定要用恨来防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