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余数除法”是二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这个内容是二年级表内除法的延续,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圈一圈,分一分,发现结果还会有剩余,从而认识有余数除法,理解余数的意义,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日常生活中平均分物时,结果包含两种情况:一种是恰好分完的情况,这时没有剩余(即余数为0),一种是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余数不为0),这两种都是平均分后不同的结果。但是由于平均分和有余数情况分开教学,学生无法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无法把两者进行有效关联。有很多同学无法理解分后有余的情况,同学们都认为有余数的不是平均分。不是平均分,怎么可以用除法计算呢?觉得没办法用除法计算。
所以教学时应基于对数学知识结构的整体性思考来设计和组织教学,发展学生结构化思维,紧紧抓住新旧知识的连结点“平均分”,将没有剩余和有剩余的两种情况,两种算式的表征都进行整体思考,让学生在不断的对比中理解平均分的意义,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