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命若琴弦
关于中国经济为什么下行,以及如何理解当前宏观政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做粗线条分析,还存在一个核心争论:我们是否还在进行改革?改革措施有没有落地?是否会影响经济发展?
改革的四项抓手:国企、金融、人口、土地
这又回到了我们最早讨论过关于中国经济改革四个方向的理解:国企、金融、人口、土地。实际改革的抓手是这四项,并不是简单的退费、退税、营改增,或者证照合一这些形式上的措施。一旦涉及利益再分配的调整过程,也即我国己制定的人口、土地改革措施能够落实的话,所谓的证照合一、营改增等一系列辅助性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所以,改革不能本末倒置。利益分配确定好,形式上的改革则很容易调整。
回到原点,改革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会在未来时段逐步释放,改革并非立竿见影。改革不能推进,制度红利不能释放,两者偏差让很多经济学家感到焦虑和无奈。对此,我们应作如是观照。
拆分开来细节,关于国企改革,现在是抓大放小,抓上游企业的资源整合,在资源类和上游工业原材料方向融合,远离消费者终端,不向消费者提供服务。
国有企业如航运企业、钢铁企业等均出现合并,以此进行资源整合,接受市场考验,并随着一系列的资源整合,实现“立门槛过筛子”的过程,一方面滤除弱项资产,另一方面在行业中制定自己的游戏规则,推行品牌战略。
金融改革,表面上停滞甚至失败了。去年的股灾等表现了对金融市场的不适应,但实际汇率SDR后,游戏规则改变,中国不再追求稳定汇率转而贬值。因为中国有强大的进出口贸易支撑,浮动中形成市场价格。
10月1号中国没有进入SDR之前,中国当然追求汇率稳定性,这是对自己国家信用的背书;进入SDR之后,表明实力已获国际认可,则没有必要汇率锁定某个区间。在同菲律宾、泰国、韩国等国家贸易时,必然会出现人民币加日元的亚元结构(只不过或许不标榜这个名字),形成亚洲贸易的货币体系。
关于利率市场化,中国慢慢会随着去杠杆把利率降下来,逐渐消解掉利率的中间层环节,利率基础性改革已经完成。
改革是场遭遇战
今天的改革,是一些基础性的远端的改革,而非取消身份证限制、医保社保等的近端改革,但是远端的国企、金融这改革不能得以推进,形成良好的经济增长机制,医保社保等民生改革都无从谈起。可喜的是,国企和金融的改革一直在推进。
人口改革,本届政府已经做出很大努力,比如已经放开二胎生育。这是过去三四十年里第一次采取放宽人口的政策,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关于人口政策,北京和上海都推出居住证制度,为将来的积分入户起到很好的基础性作用,对外来人口的进入更公平。
土地改革是进程最慢的一项改革,根本性问题,在于经济下行时,农民工进入城市的门槛在逐渐提高,如果硬推行土地私有化和农地改革,很有可能造成农民离开土地又进不了城的窘境。所以在土地的问题上采取稳妥的措施更好。
农民进城买房子成为市民的成本很高。在目前我国世界人均GDP排名80的国家,有50%的人在城里消费、生活已经很厉害了,大概人均GDP世界排名四五十位,才能勉强允许六七成的城镇居民存在。今天的农民愿意接受相对低廉的工资在城里工作,很大程度是因为农村有地间接提供了养老保险,失去农地的农民需要吃地租才能活下去。所以,土地改革稍显复杂。
整体来讲,国企、金融、人口改革都在推进,但深层次的改革并不是按十八届六中全会的20项60条改革版本施行,而是按照遭遇战版本走到目前阶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