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经济聊斋
聊天道1:大败局和遥远的救世主

聊天道1:大败局和遥远的救世主

作者: 命若琴弦2017 | 来源:发表于2017-03-08 21:54 被阅读0次

    文/命若琴弦

    相比于《激荡三十年》《跌荡一百年》等,吴晓波的作品中《大败局》在受众中最受喜欢,被讨论也最多。因为基于人类共同认识法则,我们看了太多的成功经验,而这些成功经验缺乏差异化内容,无非是勤奋努力、把握机会、搞好人脉关系等,形成了理论上的同义反复,不具备真正获得成功的基本依据,这样简单的成功可能,并非一定成功,只是励志的心灵鸡汤而已。相反,从失败角度看如何避免弯路,才可能更接近成功。《大败局》从思维构建角度来说,从反面用证伪的方式,开辟了所谓成功可能性的路径。

    小说《遥远的救世主》(已改编成电视剧《天道》),从另外层面解读了《大败局》失败因素背后文化体制的深层次原因,可列为其辅助性读物,以小说《遥远的救世主》(或电视剧《天道》)为主线反思文化基因对商业成功或《大败局》对应案例的感悟对比阅读,更易于理解。

    就《遥远的救世主》这部文学作品来说,已改编成影视作品《天道》,从题材选择,情节布局,都有一定可读性。同时,引起不少书友对丁元英原型的题外猜测。

    据老金个人考据,其原型不是李彪,不是喜数女,也不是缠论禅师等股神。对于作品本身,作者本意不是简单以特定原型某某某塑造私募界大神,而是为了让丁元英解读所谓天道,解读人类自我认识和自我救赎的过程,甚至解读商业伦理。所以,追溯丁元英原型意义不大。我们讨论丁元英以文化属性对市场机制的基本认识,对作品本身进行文化解码,如果纠结于股市大神,就会失去讨论作品本身的意义。

    文化问题在《大败局》中存在,而大败局在现实中时时刻刻在,在马云身上,在BAT身上,无往不在。互联网时代,只是一个时代或技术阶段的标志,文化烙印却深深凝结其中,文化问题很难转变。我们来慢慢梳理文化传统对于历史的认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聊天道1:大败局和遥远的救世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neig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