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观李鸿章传有感

观李鸿章传有感

作者: 6881aeaeb8bb | 来源:发表于2018-04-15 06:47 被阅读0次

帝国巨擘,有人用来形容这位非同一般的人物,他少年科场得意,盛年建立军功,老来攘外安内,并成为第一位周游西方国家的中国总理。

多少人觊觎荣华,却在追求中灰飞烟灭,科举及第,候补大员,直到临危受命,方才崭露头角。上天给的最大机会,却是最危险的。

李鸿章是热爱学习的,从小跟着父亲、堂伯学习了经传。难容可贵的始终保持了危机感,哪怕到了暮年仍然不断去开拓新的知识领域。作为引导者,不可避免要身先士卒,不去学习则容易决策失误。

李鸿章身世也有非常,但作为李的家父,与曾国藩结识是个突破口,又有上进子女,得到的是更多的机会。曾国藩是他老师,这是这个帝国恐怕最强的老师之一。

李鸿章能够随心所欲不逾矩,终究来自于他的文化素养和清醒的认识。有不少后人,甚至当时不少列强,都曾劝告李鸿章在南方独立自治,但他拒绝了。我们诚难推测真实的想法,但在清廷这平台,这个汉人统领,始终以实力傲群,以老练的手法推行政治。既得利益是被其改革冲击的,却还是搞了三十年,要权衡如此巨大的盘子,不至于倾覆,为人必须是有度有量的,并非事事精打细算,而在于自己拥有了下意识的自我约束力和经验提炼力。

李鸿章一身荣誉,都在大变革,大危局中挺了过来,始终是处于弱势一方。终于没有被危险吞噬,实在是靠更长远的计划和眼光,更大格局的调度,才能度过一段段曲折。两点之间的距离,站得越高看的越短,而细节的曲折在宏观里则是清晰的趋势线。时局如棋局,终究多想一步的更容易接近于掌控自己命运。

改革的利器除了制度,就是先进技术,别无他法。我们如此古老的大国,幅员千里以上,自古以来两百多年朝代更迭似乎是无法取得突破的时候,华夏民族的自然迭代。历代以来,周用铁器、秦制六合、汉尊儒家、隋唐科举、宋时贸易、明时航海、清末洋务和近年改革开放与信息化都是大的制度或技术革新。哪个制度能为先进技术保驾护航就有大概率取得成就。李鸿章终究对技术欢迎,但其依赖的平台只能提供一定空间的制度变革,要进一步推行,这是不得不破的,又是要自我否定的,甚至身败名裂的。

有时初期的改革者终究要牺牲了自己,功不必在我的历史责任感才能再更大范围,更深入推动改革,商鞅也是,王安石、李鸿章也罢,到最后的天花板无非是自己所在平台的支柱,也是当时政权下最坚实的拱卫者们。

因此,看过历来变局中最后得道的,终究以宽宏大量与道德为基础,不遗余力地学习,对新的技术力量始终敏感和欢迎,能纵横捭阖建立制度,视死如归,也是重要的原因。

相关文章

  • 观李鸿章传有感

    帝国巨擘,有人用来形容这位非同一般的人物,他少年科场得意,盛年建立军功,老来攘外安内,并成为第一位周游西方国家的中...

  • 褪去浮华,再现真实李鸿章

    褪去浮华,再现真实李鸿章 ————读《李鸿章传》有感 近代晚清名臣有四人,分别是: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 读《李鸿章传》有感

    李鸿章晚清中国第一人,读完梁启超先生为李鸿章做的传记,评价非常中肯。 可歌可泣,也可叹可悲! 为之歌颂的是,李鸿章...

  • 读《李鸿章传》有感

    年少不懂李鸿章,而今才知真中堂 李鸿章的一生,他自己曾这样概括:“予少年科第,壮年戎马,中年封疆,晚年洋务。一...

  • 读 《李鸿章传》有感

    这本以他者的视角观察近代中国风云人物的小册子,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更多的体验是,作者为传主的正名,为其感到惋惜,为其...

  • 读《李鸿章传》后有感

    作为旧式的科举官僚代表的精英人物,摇身一变成为实业官僚的先锋,批判科举,担任中国前所未有的洋务统帅,主导海防,周旋...

  • 李鸿章传

    观今天官场比李鸿章时期优秀不了多少,李鸿章在腐朽官场中独立支撑大局,已做得很多了,但无论他多么优秀,结果都是一样,...

  • 李鸿章传

    天下唯庸人无咎无誉。誉满天下,未必不为乡愿;谤满天下,未必不为伟人。 李鸿章是安徽人。被子弹打中眼睛下部。 1· ...

  • 李鸿章传

    上周末的时候看了李鸿章传, 感觉这个人挺有意思的。看完的第一念头就是这个人第一念头,此人虽不凡,然而仍旧是一个普通...

  • 李鸿章传

    “天底下只有平庸的人既不会挨骂,也不会得到赞誉,誉满天下的人未必不是个伪君子,而谤满天下的人也未必就不是伟人,知道...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观李鸿章传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tzrk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