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沙叶儿
“有许多许多的事情我要回报你/等你从越南归来/但是你没有”。
这最后的诗行拖着隐隐的痛楚落地,像流火拖着渐渐熄灭的星辰,总会在心底里点燃那首哀婉的《白桦林》,忧伤的旋律低沉且有力,在耳边盘桓,缓缓地、轻轻地,而后劈天盖地,再骤然寂静无声。
已不记得是哪一年,在哪一本书里,第一次读它。只记得那是一个夏天,我被那朴素的诗句吸引,也被它刺痛。
每一行字都像那个夏日和煦的阳光,丝丝缕缕,那些光线交错,投下一个温暖又温柔的怀抱,拥着我。也像我爱吃的草莓派,散发着甜蜜的气息,那样香甜,竟都已溢出了我的眼角眉梢,还在嘴角边打了一个弯,满满的,都是艳羡和遐想。
“有许多许多的事情我要回报你/等你从越南归来/但是你没有”。
咯噔一下,所有阳光和甜蜜都被一把剪刀剪断了。竟是这样,那么美的诗行里竟藏着一把锋利的剪刀。是疼痛开始抽丝剥茧,搅动起漫天风雪。
我呆呆地立在那风雪里,有莫名的痛楚和惆怅堵在心口,像一只困顿的小兽,在无际的苍茫的刺痛中找不到出口。
一位普通的美国妇女,在女儿四岁时,送走应征入伍的丈夫。送他去越南战场,那一刻,她一定是将自己也劈作了两半吧?一半化作一只白鸽,盘旋在他的头顶;一半交付给命运,和生活的继续。
他阵亡,她也一定是将另一半的自己埋葬了吧?或者说,她将自己埋葬了,一半葬在他长眠的地方,另一半葬在了仍要继续的生活里。抚养女儿,熨帖日月,不再嫁,抚摸往昔的余温,再将这余温捂热,贴在脸上取暖,将绵绵不绝的情意织进光阴里。
某一日,她闭上双眼的时刻,一定是带着微笑的吧,是释然,也是如愿。他和她会化作一双白鸽吗?日日相守,守护这世间一切美好的、纯粹的、坚贞的情感。
想起一个姑娘和一个维和战士的爱情。
那是2009年,他在南方随一支中国特殊反恐维和部队前往中东地区,她在北方守着给他的承诺,守着一份愿念,煎熬度日。她说,那煎熬是将泪水煎干了,搓碎了干结的盐渍,再将这固体的泪的碎末撒在那一日日被牵挂切割得愈来愈深的伤口上。
他在博客里记录每日所见的爆炸、流血、死亡,她看着这些窒息。
她在博客里写下:“我深陷在这无以名说的恐惧里,这些天所有思绪像断掉的弹簧,不是紧绷着,却也找不到任何可以弹跳的感觉,连恐惧和心跳都不再有可以触摸的感觉,就像一个空白思维的雕像,只有眼泪会在不经意间自然的流落... ...在那些文字里看到真实的死亡,我知道那一刻直至现在,我头脑里的某些思维是断掉的,连麻木的感觉都没有,只有眼泪总是自己跑出来浸湿眼睛,浸湿脸颊。”
她对我说,如果他负伤回来,如果他落下残疾,她会放弃一切奔赴南疆,去他的故乡,照顾他一辈子;如果他不幸牺牲,她会守着承诺,代替他,完成他的心愿;如果,他平安归来,她定会转身,离去。
后来,他归来,安好。她,离去。
他们之间隔着千山万水,隔着太多的无可奈何。当弥漫的硝烟散去,当汹涌的波澜归于平静,她只安静地,将一个愿念埋在心底:愿他日日安好,一生平安。
战争是最残酷的无情,而尘世,还有那么多比战争更无常的东西,比如风起云涌、瞬息万变,比如衰老、疾病、死亡,比如暗藏在光阴的潜流里的麻木之力的刺杀。我们无力去讨伐战争,也无力去更改无常,唯一能做的,也许,只是珍惜吧。
不是一切的“我以为”,都会开出一朵期愿的花儿。不是一切的花开,都能结下一个成熟的果子。光阴需要善待,一切珍贵的情感和珍爱的人需要善待。
人生有那么多的“我,以为”,却没有那么多的天长地久,和如愿以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