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言分神》
晨起闲来无事且于庚子年正月初九烧水泡茶,品一泡茶,一口清茶便足矣,文人雅士总是把品尝佳茗,和品味人生相提并论,以茶道来省悟人生之道。品茶,就是品你的人生。一杯茶,喝入口中,先得其苦,再得其甘。我也附庸风雅一下吧,望君莫笑。
茶如人生,人生亦如此,先苦才会后甜。喝一杯茶,拿起,放下。拿起是为了生存,放下是为了生活。当拿起一杯明知苦涩无比的茶,你是否能喝下?放下茶杯,你能否要放下对苦涩的回忆,风轻云淡?
饮茶以客少为贵。品茶,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
周作人先生写过一篇《喝茶》的散文,“我所谓喝茶,却是在喝清茶……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
好一个“抵十年尘梦”,世事喧嚣,人生纷扰,唯有喝茶时的片刻宁静最宝贵。
让大家经常去闭关,归隐山林,躲到一个偏僻的地方居住一段时间,那不太现实。那么,在紧张忙碌中,有没有成本最低、时间最短的方法,让我们的心灵澄净清澈呢?
也许,那就是喝茶。
林语堂先生说:“以一个冷静的头脑去看忙乱的世界的人,才能体会出淡茶的美妙气味”。如此看来,品茶训练的不是舌头,而是大脑,更是训练心神合一之状态。
鲁迅先生也曾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人人都想享“清福”,但“清福”意味着什么,并非人人懂得。其实,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喝茶时心里能将琐事暂且放下。
真正的品茶是抛开满脑子浮躁的思绪,保持心思的澄澈,让自己的内心油然升起一种草木滋润的怡然自得。
中国人有一个说法:“茶如隐逸,酒如豪士;酒以结友,茶当静品。”喝酒可以熙熙攘攘、呼朋唤友,而喝茶却真是一件清静的事。
茶是如此的好,是否人人都有福消享?
那是当然,喝茶,并不一定非要喝昂贵的茶,所以,人人都喝得起。
《菜根谭》中说得好——“茶不求精而壶亦不燥”。喝茶不求很昂贵,不求非得是名茶,只要让壶里一直不干就行了。
无论喝茶、饮酒、还是抚琴,只求得自己心意畅快、自然其乐,拥有这心境就是人间好时节!
茶很清雅,不是浓郁的东西,对于茶,玩味的就是清和闲。迷茫时,饮一杯茶;心累时,饮一杯茶;痛苦时,饮一杯茶,沉浸在茶的清香中,心境已然不同!
有茶的日子,就是一段好时光。无论如何忙碌,手边总可以有一盏茶,除了解渴,还可以养心——在某一瞬间,如坐草木之间,如归远古山林,感受到清风浩荡。慢慢停下来,饮一杯茶,喝出人生与幸福。
喝饱茶水了,可以吹水了,昨晚与友人聊天致友人分神,随后友人分享其书法作品,我的直觉就是分神了。具体好坏与美丑是他人的看法,我也不矛置评,但一个人可有分神我还是有发言权的,做功课只是一个训练手段,只是为了通过训练而达到一种境界,正如达摩云:“磨砖可成镜?”
想起慧海禅师的故事。
有人问慧海,他是如何用功的。
慧海说:“很简单,饿了就吃,困了就睡。”
那人说:“人人都是一样,这算什么用功。”
慧海说:“不一样。”
那人问:“怎么不一样?”
慧海说:“他们思虑重重,吃饭时不肯吃饭,睡觉时不肯睡觉;我不然,我是该吃饭时吃饭,该睡觉时睡觉,这就是不同。”
古语说,痴人面前说不得梦。若马祖,若慧海,只是缘分好。缘分不好,便是别人拧他们的鼻子了。若知痴人面前说不得梦,千言万语,便同泥滓。庄子说旦暮遇之,这个旦暮之间,桥也不流,水也不流,请问你何处可走,更有何物可看。望君静收心神。
人生修养到某个境界,就是所谓如来,心如明镜,此心打扫得干干净净,没有主观,没有成见,物来则应。事情一来,这个镜子就反应出来,今天喜怒哀乐来,就有喜怒哀乐,过去不留,一切事情过去了就不留。宋朝大诗人苏东坡,他是学禅的,他的诗文境界高,与佛法、禅的境界相合。他有个名句:“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人似秋鸿来有信,苏东坡要到乡下去喝酒,去年去了一个地方,答应了今年再来,果然来了。事如春梦了无痕,一切的事情过了,像春天的梦一样,人到了春天爱睡觉,睡多了就梦多,梦醒了,梦留不住,无痕迹。人生本来如大梦,一切事情过去就过去了,如江水东流,一去不回头的。老年人常回忆,想当年我如何如何……那真是自寻烦恼,因为一切事不能回头的,像春梦一样了无痕的。
人生真正体会到事如春梦了无痕。烦恼的自性本来是空的,所有的喜怒哀乐,忧悲苦恼,当我们在这个位置上坐下来的时候,一切都没有了,永远拉不回来了。
该吃饭时吃饭,该喝茶时喝茶,该写字时写字,该吃饭时吃饭。何必执着于形式主义,一切惟心造。
肚子饿自然会去找东西吃了。吾亦肚子饿了,就此搁笔。
妃子笑于2020年2月2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