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帝王与民

帝王与民

作者: 寻找无双zxl | 来源:发表于2022-09-28 10:30 被阅读0次

        我们有句耳熟能详的句子,叫做“得民心者的天下”。这句话出自孟子的“得其民斯得天下矣”。被后人通俗化,就成为得民心者的天下。

        可是我们阅读历史的时候,你真能发现有一位皇帝是靠着得民心而得到天下的吗?好像没有啊。昏君就不说了,干尽坏事,怎么可能得民心?咱就历数一下那些个所谓的明君和有成就的帝王吧。

        首先就说说秦始皇。很多人认为他很伟大,统一了六国。统一了货币和度量。但是,他灭六国,是因为得民心?恐怕不是吧,首先,其余五国肯定就不希望他灭自己。还有他本国老百姓,据《商君书》所说的,他是要通过愚民、弱民、贫民来治理国家的,估计老百姓也不喜欢这样。但是,他得到了天下。

        再说刘邦,他是个开国皇帝,他开创的汉朝在历史上很重要。但是,他取得天下,是靠民心所向吗?众所周知,秦王朝很快完蛋,变成了楚汉相争。刘邦是靠着偷奸耍滑,还有手下一众优秀将领打败项羽的。

        晋朝,更别说了,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心可不是得民心的心。

        一代明君李世民。他是怎么获得江山的,大家更熟悉。他通过杀害未来江山的主人,太子李建成,逼迫自己的父亲,皇帝李渊退位,自己获得了唐朝江山。请问,他是因为得民心吗?民,根本就不知道他是谁。当然,他通过卑劣无耻的手段获得江山后,管理的还是不错。但是有一说一,跟之前是不是得民心无关。要得也是后来得。对于他,可以改一下,叫得天下后,又得民心。顺序变了。

        再说说宋朝的赵匡胤,宋朝的开创者。当时,赵是后周皇帝柴荣的大将。柴荣当时正在得民心呢。政令也明,朝政也新。民心所向。可是柴荣死后,赵匡胤在领命出征途中,突然被手下黄袍加身。马上回来废了柴荣的儿子自己当皇帝。更不能说是得了民心。最多,也是得了手下几位将领的心而已。当然,该说不说吧,宋朝后来是一个很好的王朝。也可以用李世民那句评语:先得天下后,再得民心。顺序倒一下。

        元朝就更别说了,他的天下,完全是靠武力。别说得民心,民恨不能吃他肉。

        明朝的朱元璋,也谈不上得民心。他是造反者。老百姓对造反的人,一向是避而远之。一方面生怕官府怪罪,另一方面这玩意风险太大,分分钟掉脑袋的事。朱元璋先是把别的起义部队干掉,统一南方,然后又推翻了元朝的王朝。说他是因为得民心而得天下,也很勉强。

        清朝入关,更是遭到百姓强烈抵制。清军最不得民心。一路屠城杀戮。什么《扬州十日》《嘉靖三屠》。但是,种种劣迹的他,取代了明朝,得到了江山。《雍正王朝》这部电视剧有一首歌就是得民心者的天下。好像还很火爆。把个清朝皇帝描述成一个为人民呕心沥血的明君。这是莫大讽刺。

相关文章

  • 帝王与民

    我们有句耳熟能详的句子,叫做“得民心者的天下”。这句话出自孟子的“得其民斯得天下矣”。被后人通俗化,就成为...

  • 《道德经》初鉴 十六

    引:民之難治,以其多智。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南川子曰:此帝王术也。民智则难治,故帝王常欲使民...

  • 学习  “祚”

    若能类善物,以混厚民人者,必有章誉蕃育之祚。一一《国语》 祚,与 “福” 同义,用于专指帝王的宝座...

  • 七绝·读史有感并用前韵

    无计浮沉感浊流,何来青史记民忧。 江山处处帝王冢,白骨几时居上头?

  • 创业难,守业更难

    早课学习:共读《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创业维艰 《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创业难,守业更难 如古代的帝王,开国时...

  • 帝王的御民之术

    帝王的御民之术 一个国家如果国贫民弱,对外不能撑起面子,近百年的屈辱史就是最好的证明,清朝的闭关锁国抵挡不了洋枪洋...

  • 揭露“禁地”昆仑山之谜真相

    中国本来就是自古重视风水玄学的一个国家,古代帝王皆相信风水神话,为保证社稷安顺、风调雨顺、民康国定,帝王们...

  • 帝王之威——讀通札記(1102)

    讀中華點校本《卷101》,感:1、帝王之威。通覽歷史,俯瞰古今,賞罰分明,恩威並重,帝王領導也!然,如何立威,民眾...

  • 偶尔想想140(诗)

    千年商君书, 帝王驭民术。 弱愚疲贫虐, 江山恒永固? -《偶尔想想》

  • 大秦赋

    与隔壁老王闲聊,老王说,自古帝王开彊拓土,希望自己的地盘越来越大,这个能理解,可屁民们连自己村都出不去,也希望自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帝王与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ucca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