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议论不走寻常路,记叙满篇却是上好议论文,《过秦论》是如何做到的?

议论不走寻常路,记叙满篇却是上好议论文,《过秦论》是如何做到的?

作者: 语过添晴sunny323 | 来源:发表于2022-10-08 21:23 被阅读0次

    《过秦论》是西汉杰出政论家和文学家贾谊的政论散文代表作,这篇文章最大的特点就是,虽为说理文,却用十之七八的篇幅来叙事,并以此来说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篇文章是如何用叙事来说理的。

    在以往的议论文写作练习中,我经常强调要克制讲故事的冲动,不要长篇幅地叙事,只需切合中心论点讲出我们需要的点就好。所以,在学到《过秦论》时,当同学们看到,这篇文章虽为议论文,但五段文字,叙事的段落足有四段之多时,就有点懵了。难道是老师讲错了吗?正是因为同学们有这样困惑,我越发觉得有必要将《过秦论》的用叙事来说理的特点仔细地说一说。

    文章的第一段主要写秦国势力的崛起。开头作者用“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并吞八荒”这几个短语,铺排而下,气势逼人,突出秦的雄心之大。紧接着写到秦孝公为实现并吞天下的野心,任用商鞅,制定对内立法图治、富国强兵,对外“连衡而斗诸侯的基本国策。国力得以强盛,由“窥周室”进而开始“夺周室”。而最后一句“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则用“拱手”这个夸张的词语,说明了土地来得极其容易,侧面烘托出商鞅变法的巨大成效。至此,文章的首段为下文写秦国的进一步扩张直到统一天下定下了基调。同时也极力展示出秦“成功”的一面,与其下面“失败”的一面形成鲜明的对比。

    第二段写秦国势力进一步扩张。作者用从四个方位分写出秦势力扩大、疆域日广的情形。为后文写秦吞并六国做铺垫。接着作者用大量排比句,从“合纵缔交”的面之广、“四君子”谋略才干之强、诸侯联盟军事实力之强这三个方面阐明诸侯联军实力远超秦国。双方交战,诸候之师浩浩荡荡,进攻秦国;而秦却从容不迫,开关迎政,不战而胜。最后作者连用八个结构异同交错、铺排渲染的四言句,简洁有力地写出九国“合从缔交”失败的惨重,显示了秦王朝乘胜追击夺取天下的磅礴气势。由此为下文蓄势,表明秦统一天下已成定局。

    很自然地,第三段写秦始皇统一天下。这段开头作者精确运用“奋”“ 振”“吞”“履”“执”五个动词,配以整齐的句式极力表现秦国的强盛,暗写秦始皇施行的政策是“执敲扑而鞭答天下”的暴政。接着作者写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由攻转守,在国内他首先“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实行愚民政策;其次“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实施弱民政策;最后他“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派“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采用防民政策。如此这一段从正面淋漓尽致地描绘了秦始皇的实力和野心,与下文秦的迅速灭亡形成强烈反差。这让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秦始皇的每一项举措都是加速秦王朝灭亡的祸根。

    第四段一开始“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承上先扬一笔,为下文急转蓄势,接着从陈涉的出身地位、个人素质以及起义军和武器状况,写出了抗秦力量的薄弱。最终秦王朝覆灭。这样作者无形当中强化了自己的思考:强秦并非是毁于强大的外部力量,而是统治者自身出现了重大问题,即“仁义不施”。想想秦在壮大之初面对九国诸侯的联合抗秦,能不战而胜,而此时面对势孤力薄的陈涉起义军,秦却不堪一击。两相对比,越发发人深省,为下文的议论做铺垫。

    回看这四段,全部是记述历史,从秦孝公定基业到五代强国力,从秦始皇统天下到秦灭亡。再想想文章《过秦论》就是要论秦之过,那么作者的用意就非常明了了。作者就是要用这些充足的史实给文章的议论以可靠的依据和扎实的基础。通过这样的叙述,用历史事实互相对照,得出秦虽有百年的兴盛史,败六国,一统中国威震四海,却亡于兵士“疲弊”的陈涉之手,乃是仁义不施的结果。结合作者的生活年代和写作背景,我们不难知晓,作者其实是借古讽今,希望汉文帝以秦王朝为鉴,施行仁义,以免重蹈秦王朝的覆辙。

    所以,这个世界上并没有绝对。只要用得得当就是最好的。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明天我们继续梳理下一课的要点。最后欢迎你留言、评论、转发、收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议论不走寻常路,记叙满篇却是上好议论文,《过秦论》是如何做到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uhwa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