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世披利纯,inspiration,灵感的音译。
这个我必须要解释下。跟我关系近的,或者我的同学大多知道我的英语水平,所以我看到“烟士披利纯”就觉得特好玩。如此音译,让我想起了小学学习英语的时光,为了发准音,又不会念音标,只好听着老师的发音,自个儿再转化成中文,当真是朴素的“音译”。我相信很多同学跟我也有同样的经历。
那么这种西洋景一般的方法是灵感的迸发吗?
并不是。后来读大学,老师让我们抄写《说文解字》,了解到我们的古人就创制了一种“反切法”,也挺好玩的,比如“坛,徒干切”,你把“徒干”读快点就可以读出“坛”音了。
由于大学并不怎么好学,只能解释道这里了。语出郁达夫一篇讽刺小说《二诗人》,后来豆瓣上看到,梁启超曾专门有过一篇题为“烟世披里纯”的文章,不过别去看了,拗口。
灵感有多重要?
“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话听着多少振奋人心,天道酬勤。我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我还记得,破旧的大礼堂两边悬挂着几个世界名人,马恩列毛四个,还有白求恩,还有就是说这句话的爱因斯坦了。

长大后才知道,这话被人给断章取义,据说还有后半句,直接逆转了原意,“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再长大点,又开始怀疑,爱因斯坦什么时候说过这句话呢?
网上鸡汤肆虐,各种思想充斥,不得不存有一分质疑之心,果然,有一次了解到,所谓的后半句,只是反智的人,别有用心的人在作乱。
灵感固然重要的,但也请相信,天道酬勤。
想必大家还记得,不久之前屠呦呦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令我们所有人,特别是宁波人都倍感骄傲。
骄傲体现在哪里?朋友圈。
就好像天气预报一有风吹草动,朋友圈早已白雪纷飞一般。接连几天,都转载了号称是屠呦呦的获奖感言,写的非常的励志,非常的感人,非常的鸡汤。差点都把我感动哭了。我就不粘贴这些优美的文章了,把大家都感动哭了,非我所愿;看完能含笑点头,才是我之希冀。
想起之前看到的人民日报的一则微博。
【报告称90后成社交媒体最大用户群 TFBoys是被提及最多的明星】《中国社交媒体影响报告》称:①微博和微信使用率56%,日均开微信14.5次;②心灵鸡汤是网民最爱;③受欢迎明星都是新生代偶像;④负面评价增多,认为社交媒体导致阅读纸质书时间减少、视力变差。O网页链接符合你的感受吗?
符合你的感受吗?
我是觉得挺符合的,我的几个蛋蛋们空间里正惆怅着“亚洲男神”得票数王俊凯比鹿晗高呢。
心灵鸡汤,一定程度上等于正能量。我也不知道何时“正能量”这三个字会有这么强大的力量,就好像微博是所谓“负能量”的泄压阀一样——阴云过多,就需要阳光普照。
几十年前,伟大的文学家伟大的思想家伟大的革命家的鲁迅先生就说过:

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如何理解,见仁见智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