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在孩子的内心种下悦耳的音调,孩子就会说动听的话;而当我们在孩子内心埋下的是刺耳的噪音,孩子就会说难听的话。为了孩子和家人,一定要好好修炼自己的内心,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
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情绪内核要稳定
不管和孩子遇到什么冲突,首先都要平静下来,告诉自己:这是一个练习如何跟孩子“好好说话”的机会。和孩子沟通的时候,你的表情要自然,态度要温和,这样孩子才能够接受。
表达事实而不能直接都否定孩子
在沟通中,保持情绪要温和平静,多用“我看见”“我听见”“我注意到”这样的句式,就事论事,只评价孩子的行为,比如,“妈妈看现在已经快十点了,你已经看了两集电视剧了”。
为什么不能否定孩子?举个例子,明明你只是提醒孩子关上电视去睡觉,但脱口而出就说孩子“你怎么一点都不自觉呢”,越说这样的话,越会让沟通效果变得更差。
多去表达感受而非评判
比如孩子很晚还没入睡,你可以这样说:“妈妈有点担心,如果睡得太晚,可能会影响你明天早上起床,甚至导致你第二天上课的时候打瞌睡。”
这样表达的是自己的感受,用的是“我感到”,对方更容易去理解,愉快地接收来自妈妈的关心。
减少唠叨,说出期待,给出建议
比如,“我希望你安排好休息和看电视的时间”,这样说效果会更好,听上去也舒服很多。如果是“你应该”“你必须”这种命令评判式的语气,很容易引起青春期孩子的反感,可能你还没把话说完,对方一句“吵死了”就会把你惹怒了。
所以最好是给出具体的建议:“我们刚才是不是说好了只能看一集,就要去睡觉?你已经看完一集了吧,那现在是你关电视,还是妈妈帮你关?”
有了前面的沟通铺垫,再加上给了孩子自主选择的机会,也就不会引起孩子太大的抵触。
俗话说,别把最好的态度留给陌生人,把最臭的脾气撒在孩子身上。想起《小王子》里面的一句话:世界上最有征服力的武器是语言。一句话可以让一个人心情跌落谷底,一句话也可以让一个人重振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