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英子跑来找我,给我聊了聊刚刚过去的公休日发生的日常杂事,有幸福点滴,也有无奈困惑。
偷得悠闲尤其提到日更文章急急促促完成这档事,她说:“说忙吧,还没干多少正事;说闲吧,还没空闲时间码字,看来没有备用稿真不行啊。”
话说英子周六清晨醒来,浏览微信群内容,回复必回复的信息。
头一天和舞友约好录制舞蹈视频,6点赶到约定的地点。
太阳公公已经从东方升起来,天气晴朗,蓝天白云,明媚清澈的阳光洒在绿树的发梢,明亮而不刺眼。
英子赶到时,舞友姐姐和录像的同事已在等她,她们都提前到了。
从6点开始录像,为了保存已学舞蹈资料。既是录像,必有板有眼。两人一起跳,一人一遍地跳,中间如果有瑕疵,再从头跳……这样“折腾来折腾去”,一个小时过去了,英子出了满头大汗。
7点,录像结束,英子和舞友回归“大部队了”锻炼。和队友们又跳到7:30,直至下一拨舞蹈队员集合开跳,才恋恋不舍地走向车门,准备回家。
此时英子瞥见小树林的光线很好,录像的同事又正好走到她车前打招呼:“趁着天儿好,再去录几支舞?”同事热心提议,英子欣然同意。
此时小树林又是一番景致,太阳光线明亮耀眼,人站在大块儿空隙处,身后阳光透过树枝,有斑斑驳驳的投影,通过手机录像屏观看,美丽极了。
开始边跳边录,音乐、动作,合为一体,沉醉其中,半个小时过去了。
这个周六早晨,英子在音乐中舞动锻炼了两个小时,汗水湿透了衣服,用“汗流浃背”形容,一点也不为过。此时英子感到全身通畅轻松。
林中练舞开锁进家时,英子老公在厨房做饭,听见“砰”的关门声,喊了一句:“今天回来晚,快收拾,马上开饭了。”
英子说:“你不是要周六染发吗?”“哦,我把粥盛上,你准备吧。”老公说。
英子走进卧室换下湿漉漉的衣服,来到阳台,分门别类,将衣物扔到洗衣机里,开始机洗。
拿出植物染发剂,老公已坐在凳子上等候。英子细心地为老公围好遮护布,避免弄脏衣服和皮肤。染发剂是英子精挑细选出来的染发品牌,无味道,不刺激,梳到头发上,不沾头皮,5、6分钟即可抹好。
抹染完毕,把不小心蹭到皮肤上的点点滴滴擦拭干净,老公去厨房盛菜、剥鸡蛋、洗葱。
趁这工夫儿,英子又拿出棕色染发剂在自己头发上梳起来,在老公准备饭菜的空隙,英子几乎把自己的头发全部梳好,仅仅后面自己看不见的头发,让老公补补染膏。
两人开吃早餐,周六嘛,不急。聊着天,吃着三个菜,三样主食,玉米、糖糕和米饼,还有米粥牛奶,幸福的小日子,已是常态。
老公染发已到时间,说一句:“你不用洗碗,我去洗澡冲头了。”“好好好,你快去吧。”英子答道。
把饭桌上的东西全部收拾到厨房,喜欢洗碗的英子想,为什么要等他出来呢?不一会儿功夫,英子把碗和盘洗好,放到消毒里消毒。
老公洗澡出来,听见厨房有动静,说一句:“你洗碗了?”英子说:“是滴,就那几个碗盘。”
老公从洗澡间出来,英子进去冲头洗澡,染发时间正好。
吹头发,做头型,期间英子接了几个电话,有单位同事,有老家的亲戚。父亲的保姆芹发烧,英子视频指导芹如何测试是否阳性。
收拾好,将近10点了,老公开车回老家,路上英子还考虑着日更文的事情。
老公在车上听着英语,她不好意思制止,那就写一篇听书笔记吧,整理听书笔记,也是重温讲书内容的过程。在车上简单捋捋思路,完成了一部分内容。
中午参加外甥结婚尝菜宴请,赶到饭店门前,让老公先过去,英子自己开车到父亲家,给保姆买药送药,给父亲送些水果和牛奶。
午餐时,女同志坐一桌,热热闹闹地聊天,英子不多言,仅仅是微笑倾听,还想着日更文的事情,算计着时间,什么时候结束。
英子想:吃饭过程空闲时间多,但不能拿出手机码字写文,没有自己独处的空闲时间,这文章什么时候写呢?
饭后老公喝点酒,英子当司机,开车到公公家看望老人,聊会儿天儿,看看新装修的墙面和屋顶,既环保又整洁,公公很高兴。
征求公公意见,去英子父亲厂院摘杏。此时是杏子成熟的季节,公公不再午休,乐意一起去摘杏,又联系小叔子,一起去采摘。
来到杏园,红杏、白杏挂满枝头,着实喜人,高处的杏果需要借助梯子。
英子85岁的老父亲亲自扛来一架铁梯子,英子扶梯子,小叔子爬到高处摘果;公公和父亲在树下采摘着低树枝上的杏果,两位耄耋老人,和孩子们一起采摘,当杏果装落袋子,收获的喜悦溢满心头。看着两位老人健康的身体和饱满的精神状态,英子感慨,多么美好和谐的幸福画面。
三个袋子都已摘满,父亲很热心地邀请他们去喝茶,英子趁着父亲煮茶的功夫,用新带过去的纳米洗布,把所有茶具、茶壶都清理一遍。
英子父亲已把收割的洋葱头铺在大门口传达室一张床上。杏果、洋葱分成三份,装到袋子里,放到车上;茶水喝足,此时已是下午4:30。
小叔子拉着公公满载而归,英子和老公开车回到市里。老公晚上有应酬,英子独自回家,计划歇会儿再日更文。
刚到家一会儿,英子接到一个电话,两位朋友在她家楼下打电话找她喝茶,原来有约,英子忘了。
开了一路车,有些困意;朋友要来,英子立即精神,这个时间点过来,晚上肯定在家里吃饭了。
英子速速下楼,去门口超市买菜和主食,顺便打电话告诉老公。老公说他在那边安排好事情,见个面就回家。
英子带朋友上楼,沏上茶,洗水果、摘菜,此时,英子脑子里还记着日更文的事情。
老公回来,陪他们喝茶,英子准备几个菜,打开一瓶酒,让他们先喝起来。
英子象征性地举杯见个面,英借着炒两个素菜的机会,走进厨房,迅速把日更文整理修改,发布出去,完成在“不出局”群里打卡,未超过晚上20时。
没有备用存稿,英子说很“紧张”,很“惊险”。
想给自己压力,又有些身不由己的感觉,如果想两全其美,照顾到各种友谊关系,又有自己“有要求”的生活,比如日更文,唯一的办法就是争分夺秒多写备用文。
英子说,这可巧,周日又遇到写文“滑铁卢”。
英子周日正常晨练,回家后接到一个电话,一位同事的父亲过世。
上午九点多赶到同事家吊唁,遇许多同事熟人,大家围在一起叙旧聊天,英子心里挂念着日更文,看似平静如水,实则想快快回家。离中午出门赴约还有一个小时,那就根据周五晚上“小主不写就出局”群动态,整理一篇日更文吧。
一个小时,匆匆写完,发布打卡,去赴一场4人之约的午餐。
我插话说:“英子,你可真忙啊!”英子听出我揶揄她,她开玩笑地说:“人缘太好,也不是啥好事。”
英子有一个“四人行”微信群,除了英子,他们仨可谓都是“大咖”,一位非常懂茶的姐姐,在市里有点名气;一位获得过全国优秀婚庆主持人的老乡,还有一位非常懂养生的老兄。
除英子之外,他们仨原来就是铁三角,经常在一起,去年某一日,三人聚餐,感觉人有些少,一致同意再加一人,有两人同时想到了英子。
英子和他们仨中俩人都认识,也有过交集,但联系不多。那天也是一个周末,老乡打电话给英子,英子恰好没事儿,就过去了。
四人聊得很尽兴,就在那一天,他们约定:以后隔一个月,在一起见面聊天一次,形成“会议纪要”。
后来约过几次,由于种种原因,一直凑不到一起,没有成行,这次本来由那位懂养生老兄提议周六聚餐,因英子周六回老家而改到周日,所以英子必须赶赴。
午餐后,懂茶的那位姐姐带着从家里带来的两种名茶,来到一家茶室,泡茶、说茶、喝茶,英子听得满眼崇拜,学习到了……
英子说:“我现在不是不会拒绝,而是有选择地参加活动,赶赴这样的聚会,能学到很多自己不知道的东西。”
英子女儿是周日生日,安排了一场家庭聚会,定在晚上。这不,女儿女婿、亲家公、亲家母和外孙都到齐了,气氛和谐喜庆。
“参与在每一件事情中,”英子说:“都能融入,不急不躁,也能享受其中。矛盾点在于,惦记日更文,但码字日更,须有安静的独处空间,否则,当天日更发文,时间不允许时,又不想断更打卡,只能急急促促地更文发布,那是必然。”
生日鲜花英子有些困惑,聊到最后,问我:“我这是忙呢?还是闲呢?你来评一评。”
我说:“只要自己心情舒畅,随心随性,管它是闲还是忙。不是原则问题,没有标准答案。”
你说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