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大家深信苏东坡对朝廷不敬,他曾经把当政者比喻成鸣蛙、鸣蝉等,甚至骂一些当权者不是人而装人。
审问苏东坡,牵连的人太多,而且仁宗的皇后在去世前支持苏东坡,叫皇帝不要冤枉好人,认为苏东坡是为小人所害,
最终,皇帝决定轻判苏东坡。旧年除夕,苏东坡被释放出狱,在狱中度过了4个多月。
第15章,东坡居士
苏东坡由于情势所迫成为一名农夫,而苏东坡最可爱的时候,就是在他身为自由的农民自谋生活的时候。
苏东坡死里逃生,他开始深思人生的意义,寻找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心变得真正安宁,他转向了宗教。
然而与宗教思想相反的一股力量,也就是埋藏在内心深处的儒家思想,似乎又把他拖往了另一个方向。
佛教是要达到精神的空虚和无我的存在,摆脱个人的牵挂,而儒家是抱着现实的思想。在苏东坡写给不同朋友的信里,体现了不同的说法。
苏东坡真正务农了,他开始在东坡一片田地里工作,自称东坡居士,他曾经想过弃官为农,没想到真的实现了。
苏东坡对建筑爱好,他决定为自己建一个舒适的家。过去是用官家的俸禄养家糊口,现在开始知道五谷的香味。苏东坡对长生的奥秘也非常感兴趣,结交长生之人。
东坡的家庭幸福,妻子贤德,那时又收了一个妾叫朝云,就是苏东坡妻子在杭州时买的丫鬟,当时才12岁。丫鬟身为丈夫的妾,这在中国古代是极平常的事。佩服苏东坡的人都对朝云有好感,因为苏东坡晚年流放时,始终陪伴左右的便是朝云。
苏东坡善于做菜,也乐意自己做菜吃。享受当田园诗人的快乐。苏东坡自己还成立了一个救儿会,向富人募捐, 帮助孩子。
作者认为,只要人道精神在,宗教可再兴:人道精神一死,宗教随之腐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