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和母亲,都是朴实无华的。
我记得母亲和我说过,父亲是经由媒婆介绍认识我母亲的,父亲不怎么会说话,是母亲问一句,父亲就答一句。
母亲坐在父亲的自行车后面,一句一句的问,父亲一句一句的答,这也是挺有意思的。
母亲说,她嫁给我父亲的时候,父亲一穷二白,那个年代也确实如此。
父母的结婚证结婚后,父亲的勤快,母亲的能干,慢慢把这个家庭壮大起来,丰盛起来,次年有了我,6年时间,勇敢能干的母亲给我们韦家增加了5口人。现在来看,依然算是英雄母亲。
而父亲,承担起责任,父亲是行动派,话不多,干活利索,而我出生的家乡是个小山村,那几亩可怜的薄地是无法支撑5个孩子的读书求学的,父亲说连土一起吃都不够养我们。
所以,在我还小的时候,我们家是唯一村里的小卖部,父亲要骑个自行车去进货,倒也能够折腾一些收入。
父亲还有一些好手艺,小卖部的香瓜子都是父亲买回来自己炒的,而我喜欢在旁边看。小小年纪也会帮忙卖瓜子,用报纸折一个锥形,从玻璃罐里抓一把瓜子卖给村里的小朋友。
而我早早就得以认识了钱币,父亲会把钱币1分2分5分1角2角5角这些钱让我认识,同时教我算数,所以我总能比同龄孩子算得更快。
后来父亲还会教我珠算,在学校还没有开始学的时候,我就已经熟悉,最后班上没有我的对手,用珠算玩游戏我也是打遍天下无敌手的感觉。
现在回想这些种种,这些儿时的领先给我增强自信心,虽然后来读小学之后我是去了镇上读书,一个礼拜或者一个月才回到父母身边。
而大概在我3年级的时候,也就是大致10岁吧,小山村已经无法让父母发挥更大的能耐。
爷爷在城里大医院工作,后来买了块地皮,盖了两层楼,父母开始也跟随来了城里。
其实父亲本就是特别聪明的人,却止步在高中的学历,据说老父亲说是那年政策改动,高考老师和学生一起考,而父亲哪能拼得过老师。
父亲虽然没有高学历,但是父亲有一手好厨艺,于是父母开了一家小餐馆,白天主要卖粉,叉烧粉就是小时候的最爱,还有扣肉粉,肥瘦相宜的扣肉卧在白米粉上,浇一点酸甜可口的扣肉汁,我可以把汤全都喝光。
而假期的我们,自然成了童工,洗碗收桌子的活成了我假期主要内容。
再后来,父母又转行做了活禽宰杀售卖的生意。这行,工作时间长,活儿多而累。
父母一干就是好多年,全年除了初一和初二休假,基本全年10来个小时的劳作时间。
而我们子女也只能假期来帮忙。
父母用他们的勤劳踏实把我们兄弟姐妹5拉扯大,供了我和妹妹读到大学,父母很重视教育,不止一次对我们说过,只要我们能够考上大学,砸锅卖铁都要供。
而我和二妹比较用功和争气,凭本事上了大学,父母没有在教育这件事吝啬,也不如其他家庭般重男轻女。
父母觉得书读得好才能摆脱用体力挣钱的命运。感恩父母,端午节安康,能够回到父母身边,吃着母亲包的粽子就是这一种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