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说到,曹操坑了他亲叔一把,之后就再没人管他了。小曹就这样浪荡了几年,整天吃喝玩乐,也腻烦了,就想出来找点正经事做做。在改革开放之前,人们眼中所谓的正经事,指的就是当官,进入政府官僚系统。
我们知道,现在人想当官,首先需要参加公务员考试,类似于过去的科举。当然,有不少人没考公务员也当了领导,但毕竟考试才是唯一的正路,其他都是歪门邪道。三国时代,科举考试这样一个相对公平的选拔制度还没有正式出现。所以,当时常用的人才选拔手段就是举荐,也就是由地方长官推荐本地人才出来当官。推荐标准最初只有孝道,也就是人要孝顺。刚开始,才子们孝顺父母还都比较正常。然而,随着竞争越来越激烈,孝顺父母也开始卷起来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中国十大孝》,差不多可以说是中国十大变态故事。
有大冬天躺在结冰的河上,用体温融化河水,好钓鱼给继母熬鱼汤的。有为了给父母炒笋条吃,大冬天(又是大冬天,古代大冬天孝顺的故事特别多)跑到竹林里哭泣,哭出了竹笋(注意,一般都是春天才有竹笋,所以叫春笋)的,真是逆天。上面两个虽然神奇,倒还算正常,后面的就变态了。家里缺少吃的,为了让父母吃饱,有割自己肉的,有杀妻子的,还有埋小孩的,残忍程度令人发指。
古代当官这么卷,按道理说,像曹操这种吊儿郎当的混子是不是就没机会了。实际上,任何制度都是人制定的,而制定者或者有权势的人是不受制度约束的。所以,家庭背景很硬的曹操根本不需要卷,就顺顺利利地当了官。当然,流程还是要走的。于是,曹操找了三个人帮他推荐。
第一个人叫桥玄,很乐意推荐,果断给了十分好评。第二个人叫何颙(念yong,二声),也没问题,给了八分。到第三个,出了点状况。第三个人叫许劭,看人很准,推荐能力很强,经他推荐的人未来不当宰相也当个县长。因此名气很大,从不轻易给人推荐。曹操第一次请他推荐自己,他没理会。既没有答应,也没有拒绝,把曹操晾在一边。曹操问许劭,“你觉得我怎么样?”许劭没有回答。
一般来说,别人不回答问题,并不意味着不知道答案,而是因为这个答案不好,不愿意说出来。特别是像许劭这样的名人,一字千金,说话都是很小心的。试想,如果曹操像刘备一样是个优等生,许劭肯定没有压力,实话实说就好了。但遇到一个流氓,他就犯难了。说好听的,那肯定是违心的。不但良心上过不去,自己的名声也被败坏了。说不好听的,这位混混能善罢甘休吗?上次说不好听的是他亲叔,就被坑了一把。
曹操心里也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但没办法,流程得走完,不然自己当官就名不正言不顺。所以,曹操也不客气了。第二次问的时候,小心翼翼地把刀放在了许劭的脖子上,恭敬地问“许大人,您觉得我人怎么样?”许劭一看,都到这个份上了,再不开口,以后就再也不用开口了。但名士派头还是没丢,笑着说,“小曹啊,你这个人怎么样,得看社会环境啊。要是太平盛世,你肯定能当个会治国的大臣;要是世道不好呢,你估计要成为一个狡猾的英雄了。”原话是:“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
要不说还是曹操最会劝人呐,一出手别人就听劝,而且得到的答案让他很满意。不论世道怎么样,自己都会有作为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