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难忘的考试经历

难忘的考试经历

作者: 蓦然回首TXF | 来源:发表于2019-01-18 21:32 被阅读0次

    人的一生,往往要经历上百次考试,读书的时候有半期考试、期末考试、升学考试、毕业考试,参加工作后又有各种职称考试、执业资格考试……对一般人来说,考试考了就过了,也不会留下什么难忘的记忆,但对我们这一代经历过“文化大革命”和“上山下乡”的人来说,内心深处,却留下了许多令人难忘的关于考试的记忆。

    (一)充满期待的一次考试

    这是我在农村当知青时的一次考试。1973年4月,传来了全国大学、中专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的消息,当时宣传的是招生采取“自愿报名、群众推荐、文化考试、学校录取”方式,知青们欣喜若狂,奔走相告,四处寻找教科书,积极复习准备应考。六月底,全县一千多知青(包括回乡知青)集中在县城城关中学参加了考试。开始分语文、数学、政治三科进行,作文题目我现在记不清楚了,只记得是写“战天斗地”方面的内容,我自拟了一个副标题——日记二则,写生产队打隧道引水的事。写得还算有几分文采。走出考场,我自我感觉非常好,各科都考得不错,即使考不上大学,读个中专应该没问题。事实上我的确考得不错,据区里参加阅卷的老师回来说,十六考场有个考生的作文写的是一篇日记,得了满分。我知道,肯定是我写的,我禁不住开始憧憬美好的校园生活。然而,张铁生的一张白卷,将我的校园梦撕得粉碎。

    (二)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

    1977年,国家决定恢复已经停止了十年的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此时,我已离开农村,回城参加工作了。这次高考,以“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进行,招生对象是具有高中学历(包括同等学历)的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高中毕业生。因为招生对象包括具有高中同等学历,而“高中同等学历”又无具体的标准,因此就变成了由自己衡量,哈哈!只要想报考者,当然会认为自己具有“高中同等学历”哟。于是,我以“高中同等学历”的资格报了名。

    当年报考也分文理科,文科考语文、政治、数学、史地(历史、地理合并考试,各50分),理科考语文、政治、数学、理化(物理、化学合并考试,各50分)。我没有学过物理、化学,所以只能报考文科,填报志愿时根本不知天高地厚,第一志愿填的是武汉大学历史系,第二志愿填的是四川大学历史系。考试时间是12月初,从报名到考试复习的时间只有一个月多一点,白天还要照常上班,否则会被认为是态度不端正。当时也没有什么《考试大纲》,连课本都很难找,最多的是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手抄的试题:什么《北洋大学1936年招生考试数学试卷》、《北京大学1955年招生考试数学试卷》……真伪难辨,大家也不问其真假,拿到就做,权当模拟考试。

    考试前一天,不知怎么搞的,怎么也睡不着,满脑子想的都是七三年参加考试、在农村自学的情景,直到凌晨四点左右,才勉强入睡。第二天一早,匆匆赶到设在重庆三十九中考场。上午考语文、数学,下午考政治、史地。走出考场,远远看见父亲在校门口等我,事先我并不知道父亲会来,我知道,父亲对我参加高考寄予了莫大的希望,我自我感觉发挥得不好,心里很难过,父亲也不多问,默默地与我一道回家。

    12月下旬,考试成绩公布了,我考了238分(语文66分、政治60分、数学44分、史地68分),虽然超过了录取线58分,但距离武汉大学、四川大学这样的重点院校还是有差距的,录取基本上是无望了。一月底,南岸区招办来电话通知我到区招办去一趟,公司离区招办不远,几分钟就到了。区招办一位女同志接待了我,问我愿不愿意调剂到重庆第一师范学校高师班政治系。我向招办的同志提出,能不能换一个专业,比如中文、历史、地理,甚至数学。招办的答复是肯定的:不行!我的答复也是肯定的:不愿意!甚至没有一丝的犹豫。

    面对梦寐以求的上大学的机会,我竟然作出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决定,因专业不如意而放弃,与改变命运的绝好机会擦肩而过。我当时错误地认为,政治不是学问,很长一段时间都对此表示不后悔。直到后来我读电大时,认识了教我们哲学的一位老师(西南政法大学的倪福田教授),此人虽其貌不扬,但知识渊博,讲课旁征博引,信手拈来。我记忆犹新的是他讲“对立统一”的哲学观点时,引用了元代管道的一首《我侬词》: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如火;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碎,用水调和;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好一个“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把“对立统一规律”演绎得入木三分、淋漓尽致!我突然醒悟了:“政治不是学问”是一个天大的错误,政治其实是一门大学问!至今,我仍为当年的肤浅和幼稚而懊悔不已!

    (三)电视讲座考试

    1978年,公司调我到财会科从事会计工作,我找来许多会计书籍,一边工作,一边自学。1979年,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成立,当年招收工科类学生。我哥哥通过考试,被录取为“电子专业”学生。我当时想,要是有“会计专业”该有多好啊!1983年,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增加了“经济管理”专业,我想机会来了,于是向公司提出报考要求,但遭到了拒绝,理由是“经济不是会计,专业不对口”。在那个连扯《结婚证》都要领导同意,单位开介绍信的年代,领导是很有权威的,即使是“经济不是会计”这样的谬论也不能反驳,唯一的选择是服从。

    在求学路上饱受挫折的我,像干枯的禾苗,渴望一场知识的春雨浇灌。那段时间,我想读书简直到了饥不择食的地步——只要有书读行!

    1983年,国家统计局举办不脱产的《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电视教育,公司一位搞统计的同事报名参加学习,半期考试只考了20多分,决定放弃不读了。我找到南岸区统计局,要求“顶替”这位同事学习。区统计局的同志告诉我,半期考试成绩按30%计入总成绩,期末考试占70%,你行吗?我说我期末考试只要能考90分左右,不就行了吗!区统计局的同志被我的执着和自信所打动,破例同意了我的请求。于是,我从后半期开始,“顶替”同事读《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期末考试我考了96分,获得了国家统计局颁发的《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单科结业》证书。

    1984年,国家统计局接着举办不脱产的《统计数学》电视教育,这次单位同意我报名参加学习。《统计数学》采用西安统计学院全日制大专教材,内容包括“极限”、“微分”、“定积分和不定积分”有相当难度。我从小就喜欢数学,以前学的是初等数学,现在接触高等数学感到更具有挑战性,兴趣更加浓厚。我把书上的习题全部做了一遍,还把哥哥读过的《高等数学》的习题找来做,一学期下来,我做了几大本习题,估计有近千道习题。区统计局给我们安排的辅导老师姓何,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曾经是我父亲的学生(他在重庆十一中读书时,父亲教他们的《三角》和《解析几何》),对我很关照,经常给我答疑解惑、批改作业。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期末考试我考100分,当我拿到国家统计局颁发的《结业证书》和区统计局的文件的时候,不禁感慨万千,这是社会对我努力的肯定,值得终身保存。

    (四)“双补”考试

    随着经济建设逐步走向正轨,职工文化水平普遍低下的矛盾日益突出。1984年,重庆市政府作出决定,对“文革”期间中学毕业的部分职工进行“双补”。所谓“双补”,指文化补习和业务技能补习。凡初67级及以下的职工必须参加初中文化补习,高67级及以下的职工必须参加高中文化补习。初中文化补习考试由各主管局组织,高中文化补习考试由市里统一组织。

    初中文化补习考试只考语文、数学两科,我参加了主管局组织的初中文化补习考试,考了第三名。高中文化补习考试也分文理科,文科考语文、政治、数学、史地,理科考语文、政治、数学、理化。当时有一个规定,凡是参加过高考,单科成绩及格一科免考一科。我参加过1977年高考,语文、政治、史地都及格了,只需要参加数学考试。于是,我找南岸区招办补发了1977年高考成绩单,凭成绩单向重庆市职工高中教育考试办公室报名,参加了高中数学考试。

    高中文化补习考试在1985年1月进行,考场设在重庆九十中学(就是后来的龙门浩职业中学)。这次考试是我有生以来最轻松的一次考试,我刚刚学完《统计数学》,对付初等数学的考题简直就是小菜一碟,仅用了一半多一点的时间就做完了全部的考题,检查了一遍,时间还有空余,我考试没有提前离场的习惯,于是又把最后一道“求二次函数极值”的题,用高等数 学“求导数”的方法做了一遍。

    考试成绩公布了,我考了97分,重庆市职工中学文化考试办公室给我颁发了《高中毕业证》。

    (五)圆梦的一次考试

    1985年,我已经三十二岁了,正当我认为这辈子上大学是没有希望了的时候,喜从天降!重庆电大南岸区分校成立,首批招收“党政管理专业”一个班。为此,区委、区政府联合发文,要求各单位推荐人员报考。当时,主管局的领导找到我们公司领导,点名要我去报考。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1985年3月8日下午,公司领导问我,愿不愿意去报考电大,我简直有点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又问了一遍,方知道真的是机会降临了。我毫不犹豫地一连说了两个愿意!愿意!当天晚上回到家里,把这个喜讯告诉家人,大家都很兴奋,连五岁的女儿也连声高呼:爸爸要读大学了哦!从通知我报考到考试,时间不足一个月,我当天晚上就把书找出来,开始了紧张的复习。我相信自己一定能考上,一定不会让所有关心我的人失望!

    1985年4月6日,我满怀自信地走进设在南坪中学的考场,历史、地理、政治、数学、语文,一科一科地考下来,我的心越来越踏实,我仿佛看到,电大的校门已经向我打开了……

    5月初,当我如愿以偿地拿到了电大的《录取通知书》时,真是百感交集:从1973年到1977年,再到1985年,踏入大学校门的这段路程实在太漫长,我走了整整十二年!这十二年,我没有因挫折而放弃,没有因困难而退缩,没有因艰辛而懈怠,这份《录取通知书》来之不易,是对我十二年追求的最高奖励!

    当年的电大实行的“宽进严出”,三年时间,要学习涉及哲学、政治、经济、历史、中文、逻辑学、法学等近二十门课程,全部实行中央电大统一命题,全国统一考试。 1988年7月,我以优异的成绩从电大毕业,并被评为“优秀毕业生”。

    (六)专业技术职称考试

    1987年8月,财政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联合举办“会计师岗位专业知识培训”,通过电视进行授课。当时我正在上“电大”,还是报了名,一边上“电大”,一边参加培训。“会计师岗位专业知识培训”开了四门课:《会计学原理》、《政治经济学》、《商业会计》、《商业企业财务管理及分析》。1987年12月25日考试,考试分科进行,考试合格的先由中央电大发《单科结业证》,四科全部及格的人再由财政部颁发《会计师岗位专业知识培训合格证》。财政部发的《合格证》真的有点牛,上面加盖了“财政部会计事务管理司”、“财政部教育司”、“财政部人事司”、“四川省财政厅”四个印章。

    1992年12月,国家人事部举行全国第一次“会计师资格考试”,我虽然已离开了会计岗位,还是报名参加了考试。

    考试在南坪中学进行,分《会计师相关知识(包括会计学、审计学、统计学)》和《会计师实务》两科考试。上午考会计师相关知识》,考题难度相当大,考得我手心冒汗。考试结束的铃声响了,我还有好几道题没有做,匆忙中计算了一下没有做的题的分值,竟然有28分之多,这就意味着我只做了72分的题,还不知道做得对不对。估计是上午的考试太难,下午考《会计师实务》时,参加考试的人减少了差不多三分之一。《会计师实务》考题难度相比上午的《会计师相关知识》要简单得多,我还提前完成了考试。

    考试结束后,我盘算我的考试成绩,会计师相关知识》估计在55-65分之间,《会计师实务》估计在80-90分之间,能否通过,心里没有把握。

    过了一个多月,考试结果出来了。据说,这次考试合格率非常低,全国仅4%左右,值得庆幸的是我的成绩是“合格”,取得了国家人事部颁发的《会计师资格证》。

    在2005年以前,高级会计师都是评出来的。2004年财政部决定在全国开展高级会计师“考评结合”试点,重庆市被纳入了试点城市。我虽然已离开了会计岗位十六年了,但还是不愿意放弃这次机会,于是就报了名,买了《考试大纲》和相关的辅导教材。考前复习阶段,我才发觉记忆力完全不行了,翻开书什么都知道,关上书脑子里一片空白,真是岁月不饶人啊!

    全国统一的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在9月初举行,考场设在重庆工业管理学院,参加考试的有上千人,我起眼一看,三十多岁的人占绝大多数,四十多岁的人占少数,只有极少数像我这样五十多岁的人。考试只考《高级会计实务》一科,实行“开卷考试”,考试时间长达180分钟。试卷发下来我一看就傻了眼,八道试题全部是案例分析题,光试题就有十多页,看一遍试题起码就要花10分钟时间。我以最快的速度浏览了一遍试题,准备按先易后难的顺序答题,结果发现没有哪一道题“耙和”,于是只好老老实实的从第一道题做起。”

    第一道题是某集团公司财务部的5个人就会计职业道德概念、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律制度的关系、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以及组织实施等问题进行座谈,分别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要求分析判断5个人的观点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阐述正确的观点。

    我开始逐一分析判断每个人的观点,肯定正确的部分,否定错误的部分并针对错误的观点阐述正确的观点。答题答得论据充分、逻辑清晰、文笔流畅,我禁不住有点沾沾自喜,粗略统计了一下字数,这一道题就写了七八百字。一看时间,吓了我一大跳,竟然花了35分钟,照这样的速度,今天的考试就算彻底完了。

    心头一紧张,额头开始冒汗,拿笔的手也僵硬得不听使唤了。我赶紧稳定一下情绪,也顾不上什么字迹工整,卷面整洁了,一门心思加快答题的速度。

    有一道题是某上市公司决定投资4亿元建设一套热电联产系统项目,有“向银行借款”、“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增发股票”三个融资方案。要求分别分析三个融资方案在项目投产后4年间对公司资产负债率和每股收益的影响,判断选择哪一个融资方案最佳,并说明理由。

    这道题对每一种融资方案,都需要以相关数据为基础,考虑建设周期、融资成本和投产后收益等因素,经过复杂的计算才能得出结果。我开始准备设计一张表格,将相关数据罗列其中,便于比较。但设计表格肯定要耽误不少时间,只好放弃。于是用笨办法,分别计算借款利息、债券利息、投资回报等数据,最后综合分析三个融资方案的优劣,确定最佳融资方案。

    类似这样的考题,没有30分钟时间是根本做不出来的。考试结束的铃声响了,我还有两道题没有做,这两道题的分值是30分,也就是说我只做了70分的题。说是“开卷考试”,可带来的书对案例分析题基本没有什么帮助,况且根本没有时间去翻书。

    一个多月后,考试结果出来了。据说,这次考试合格率很低,国家规定60分为合格,由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办公室颁发《合格证》,在全国范围有效;重庆市又降低标准,规定50分为合格,由重庆市相关部门颁发《合格证》,在重庆市范围有效。,我得到了一张由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办公室颁发《合格证》,说明我的成绩是达到或超过了60分。

    这次考试也许可以算是我一生中经历的最痛苦的一次考试。走出考场时,我就在想:五十多岁的人了,没有必要和自己较劲,从今以后,我将不再参加任何考试了!

    而今,我已退休,考试的事虽然与我没有任何关系了,可它还是不时出现在我的梦中。这不,昨天晚上做梦,又梦见了考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难忘的考试经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uro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