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师易遇,人师难遭。漫漫的求学生涯中,能碰到一位春风细雨般的老师,乃是人生一大幸事。
在我们身边,就有这样一位老师,她随和宽容,给了同学们亲人般的关爱;她注重思维创新,鼓励同学们勇于探索;她的课堂总是妙趣横生,充满创意;她的教诲总是如沐春风,为同学们拨云见日——她是同学们眼中的好老师,她是UI专业田艳妮老师。
任教以来,田老师始终践行教书育人的初心和使命,成为了同学们最亲密的朋友与老师。
软方式赢得学生信赖
作为一名老师,平稳的情绪有利于跟学生良好的相处。田老师就是这样一位温柔而不失力量的老师。她基本不对学生发火,能做到这一点克已真的很难。
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们总是情绪不稳易波动,很多时候孩子们总是自知而不能自制的,他们知道自己这样做不对,老师是为了自己好,但是情绪一上头,总是控制不住自己。
面对这样的事情,田老师总是选择宽容,给大家改变的机会,而孩子们也总在事后主动跑来跟老师承认错误。因此大家也更愿意亲近这位温柔的“大姐姐”。
班上有一位进步很大的A同学,记得刚开始接触这位同学是田老师带辅导班的时候,那时候的A同学一脸不爱学习的样子,完全学不进去。带了一阵辅导班,田老师发现这位学生还是有想学的兴趣的,没有想象中那么糟,于是总是给予亲切地鼓励。
到了下一个学期,这个A同学又分到了自己的班,开始变得勤学好问起来,成绩进步极大。看到学生的改变,田老师确信每一个孩子都是有潜力的,他可能只是暂时性落后了一点,只要老师用对方法,正确引导,抱有期许,孩子会用翻天覆地的改变来回应你。
主动式教学,让课堂活起来
说起现在带的这个班级,田老师说刚刚带的时候是比较吃力的,大家在学习上太过“斯文”,老师要求的就去做,没有要求的不主动做。上机练习的时候不懂的地方也不主动去问,这怎么能学好呢?为此她想了很多办法来活跃课堂气氛。
课堂上田老师经常鼓励大家积极发问,她总是以劝诫的口气说:你们来这里就是来学习知识的,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有问题一定要开口问,知识不会主动跑到你脑子里去。
每堂练习课,她总是不断地走近学生身边指导学生,绝不坐在讲台上不动。在课堂上,她也总是让同学们进行分组讨论,或者对她所教授的内容进行创新,鼓励大家发挥想象力。
她说:比起获得完美的分数,我更在意同学们的主动学习意识。老师除了教授知识,更应该去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在田老师的循循善诱下,课堂的氛围也从“被动式”向“主动式”转变。
对学生负责,是对老师的尽职
晚自习上,虽然有助教团的同学来帮助解决问题,但是田老师总会来班上转转,帮助大家答疑解惑。明明不用坐班,她却总是不辞辛苦地跑来,对此她总是笑着说:反正我离得近嘛,帮助大家提升成绩是我的责任。
苏霍姆林斯基说:尽可能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的首条金科玉律。教育就是师生心灵的沟通过程,田老师说师生交流不要唯成绩论,了解学生,学生才愿意敞开心扉去接纳老师。因为了解学生,田老师很明确地知道什么时候该紧抓不放,什么时候该放任自由,就像放风筝一样,一根线崩的太紧,可能断裂,有紧有松,才能飞向天空。她也劝告那些“控制欲”强的家长,给与孩子信任与可控的自由,孩子能够成长得更快。
有时候看到老师很辛苦,学生会说:老田,你以后带完我们转行吧!别做老师了,天天被我们气。田老师却说:当设计师时,我的成就感来源于大家对我作品的认可,当老师时,我的学生就是我的作品,他们能理解我的付出,我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他们能顺利就业,这就是我的成就感。
律已宜带秋风,育人如沐春风,田老师用这样的“双重标准”区别对待自己和学生,以教育好每一个孩子的责任心,来用心对待每一个学生,也因此赢得了老师和学生的一致好评。华瑞也因为有这样的好老师才能够成就更多的学子在这里追梦,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