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学诗漫忆:作诗要注意起承转合

学诗漫忆:作诗要注意起承转合

作者: 痴情老人 | 来源:发表于2022-12-13 06:58 被阅读0次

    大家都知道,起承转合是诗文必须要遵循的章法。还是老规矩,把我50几年前写的一首七律拿来解剖一番。

      

    先从这首诗是如何写成的说起。

    转眼离开杭州已经四个月了,夜里睡觉眼前晃动的都是西湖美景,脑里浮现的都是与西湖有关的旧日光景。

    有天晚上躺在床上脑里便冒出有关西湖风景的诗句来,渐渐地便形成了一副对联:

    瀛洲近月三潭印

    灵隐通天一线穿

    我不免兴奋起来,在脑里反复地吟诵这副对联,再接再厉,又吟出一联:

    春日观鱼花港里

    冬晨踏雪断桥边

    于是在前面加两句,后面再加两句,便将其发展成了一首七律:

      

    七律 · 梦西湖

    一九六九年五月十九日

    赋别西湖近半年,

    销魂景色至今怜。

    瀛洲近月三潭印,

    灵隐通天一线穿。

    春日观鱼花港里,

    冬晨踏雪断桥边。

    芳姿梦里青衫湿,

    蛱蝶翩翩绿水前。

      

    如今看来这样的诗太平淡无奇了,当初颇觉得意的中间两联其实只是单纯地拼凑了西湖的几处风景,并没有表达出自己对西湖的思念之情,所以读来并不感人。

      

    这是我写的第二首七律,从格律上看,应该没有毛病,但毕竟仅仅掌握了格律还是不行的,一首诗好不好还是要看它的意境、内涵。

      

    但是今天我暂且不谈意境,不谈内涵,这些太深奥,还是避开不谈为妙。不如就诗论诗,谈谈这首诗在写法上的缺点。

    大家都知道,起承转合是诗文必须要遵循的章法。

      

    元代范德玑的《诗格》开列了“作诗四法”:“起要平直,承要舂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水。”

    具体的就不必赘言了,理论上反正大家都知道。我只捡与本诗最至关重要的来检讨一番。

    此诗的首联开宗明义就说离开西湖半年了,一直思念到如今。然后就自然而然地回忆起西湖的美景。所以首联“起”得平直,颔联“承”得也还算自然。

      

    问题的关键在颈联的“转”,所谓转,就是要有变化。可是颈联还是继续在描述西湖美景,没有任何变化,这就没有“转”,而是继续在“承”了。

    当然继续描写西湖美景不是不可以,是可以的,甚至再用个两句、四句或者更多句,尽情描写西湖美景,都是可以的。但你总得“转”一下啊!那就得添加两句甚至更多句“转”的诗句,这么一来那就不是七律而是排律了,因为七律只能是八句,不可以是超过八句的。

    作诗的时候,当然不必拘泥,非要如此不可,非要刻意去安排起承转合,一刻意,这诗就无法写了。

    起承转合不过是人们对诗文创作的一种理论总结,而不是人为制作的条条框框。具体到创作的时候,还是可以多些变化的。

    但万变不离其宗,不管你如何变如何化,还是逃脱不了起承转合这四个字,犹如孙悟空逃脱不了如来佛的手掌心一样。

      

    虽然“转”在其内容上和“承”差不多,但“承”主要是“承上”且“启下”的,而“转”却是要“转动”的。不管是在原地转还是向他处转,只有“转动”才能发生“变化”。关键就在“变化”二字,只有变化才不会和颔联雷同。

      

    试将此诗的颈联与颔联互换一下,是否还是一样?这就明显表明,颈联没有起到“转”的作用,仍然停留在“承”的阶段,也就是和颔联雷同了,不然怎可互换?

    就因为颈联没有“转动”,没有“变化” ,和颔联雷同,让尾联欲“合”难“合”,使得全诗缺乏生气,无法感动人。

      

              2021年5月18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诗漫忆:作诗要注意起承转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uvvj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