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诗漫忆:
作诗切忌无病呻吟
在插队落户的那些日子里,夜里寂寞难耐,便常常去当地的村校和一些老师聊聊天。
这些老师也是外地人,在这么一个小山村里当孩子王,也是万般无奈,寂寞无聊,因而与我这个差不多也是“异乡人”的所谓“知青”也颇能一拍即合。
到了夜深人静,便不得不分手回家。回家的路当然没有路灯,周边的农舍也早吹熄了煤油灯安然入睡。
于是周围漆黑一团,只能靠一点点天光凭着感觉在依稀可辨的路上慢慢移动。
某天突然感到周围一团光明,却原来隐藏多日的明月和疏星居然现身了,蛙鸣也呱呱呱地响成一片。
我一身轻松,正想放声高歌一曲“大海航行靠舵手”,却突然脑中灵光一现,想是缪斯女神要光顾了。
我极力在脑中去捕捉,那灵光却稍纵即逝,无影无踪。我懊丧得连连拍打脑袋,还是一无所获。
回家躺在床上,总觉得不甘心,今天非凑它一首不可,于是搜肚刮肠,抓耳挠腮,勉强凑成一绝:
七绝 · 夜归
一九六九年四月
草细风微树影斜,
夜深人静独归家。
星稀月朗鸟声寂,
唯有蛙鸣一片哗。
跟前面两首比,这首所谓七绝不知道倒退了几个级别,除了格律其余简直不像话。
其实这是无病呻吟的结果,明明没有一点感触却硬着头皮去凑出一首诗来,怎么可能好。
可是当时的我还有点沾沾自喜,觉得才十八岁的我就能够熟练掌握诗词格律,写出符合格律的诗来,已经非常不错了。我的同龄人许多连平仄都分辨不清呢!遑论格律。
由于认识不到自己的浅薄,接下来我写出来的诗会是个什么样子,大家可想而知。
请看例子。
随着季节的变化,地里的麦子渐渐成熟了,标志之一就是麦穗沉甸甸地低下了头,标志之二就是整个麦田从青绿色变成了金黄色。
放眼望去,所见之处一片金黄。
于是生产队就开始收割麦子了。我混在一大帮农民之中,学着大家的样子也弯腰割了起来。
我当然是外行,一手抓住麦子,一手挥舞镰刀,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是一通乱割。
当然也有跟我年纪差不多的队友会教我怎么割,见我落后了,也会过来帮我割。具体的就不说了,因为跟本文无关,本文是专门讲自己的诗是怎么写出来的。
依稀记得当时心想,已经写了几首七绝和一首七律了,在这麦收时节好歹也得凑他一首。
趁工间休息吃点心之际,一边咬着麦饼就着白酒,一边望着麦田脑中念念有词。到重新动工割麦子时,一首七绝也就凑了出来:
七绝 · 麦收时节
一九六九年五月
山后山前一片黄,
麦收时节百家忙。
欣看镰影晨曦里,
日丽风和黍麦香。
果不其然,都是些陈词滥调、无病呻吟之作。
我本人当以此为戒,诸位同仁当以此为鉴。
2021年5月5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