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魏千洛
52条思维错误,让你人间清醒,建议挨条对一对。
为了不败光家产,罗尔夫·多贝里给自己列了一份系统性思维错误的清单。
后来,他发现,这份清单不仅适用于投资领域,对生意和生活也同样适用,于是,就有了这本畅销书——《清醒思考的艺术:你最好让别人去犯的52种思维错误》。
这本书被称为《黑天鹅》的创作起源,得到哈佛大学决策科学实验室、瑞士麦肯锡、伦敦商学院、德国汉莎航空高度赞誉,德文版年度非虚构类图书第一名。
了解这些思维错误,可以让我们更平静更审慎,避免掉入思维陷阱造成重大损害。
一、幸存偏误
前几天看到一个有趣的提问:“为什么大文豪不能把写作奥秘传授给儿女,而网上写作导师却能把写作奥秘传授给无数文学爱好者?”
四处都在兜售课程,写作课,运营课,声音课,理财课.......,课课各不同,重点都类似,就是告诉你,跟我学,能赚钱,肯定能。
我们看到别人能,就认为自己也能。
没赚钱的没得晒,晒出来的都赚到了钱,晒的人多了,有一种只要学了,就能赚钱的错觉,我们便非常确定以及肯定自己也能赚到钱。
幸存偏误:由于日常生活中更容易看到成功,看不到失败,你会系统性的高估成功的希望。
症状:对成功抱有一种幻想,认识不到成功的概率有多微弱。哪怕别人的成功纯属偶然,也能挖出共同点,并总结为“成功因素”。
应对方案:多看看曾经大有希望的项目、投资和事业的失败惨状。
二、游泳选手身材错觉
纳西姆·塔勒布想要减重,在比对各种运动后,他选了游泳,原因是,职业游泳者身材匀称、体型优美。
一段时间后,塔勒布发现,他搞错了因果顺序。
出色游泳选手的身躯是一种选择标准,而不是运动的结果。
他在《反脆弱》中写到了“苏联–哈佛派谬见”:给鸟类开设飞行课,并相信这些课程正是这些鸟类具备精湛的飞行技能的原因。
漂亮的女明星为化妆品做广告,有些消费者就会认为化妆品会让人变美,其实,女明星是因为出色的外表才被选来拍化妆品广告的。
游泳选手身材错觉:将选择标准与结果搞混淆了。
症状:用了XX就会怎么样。如:抹了这个就能冻龄,上了哈佛就成精英。
应对方案:诚实面对自己。
三、过度自信效应
看过一个路人随机打分颜值的视频。不论真实颜值与否,都倾向给自己打7-9分。
84%的法国男人都声称自己是高出平均水准的好情人,而平均水准应该是50%。
几乎没有哪个大项目会比原计划更快、更便宜地竣工。我家门前的地铁从几年前就说2021年底通车,现在改说争取2022年。
过度自信效应:我们总是系统性地高估我们的学识和预测能力——且高估得厉害。
症状:一定会,肯定能,绝对可以,超出平均水平。
应对方案:对所有预测持怀疑态度;筹划任何事情都从悲观角度出发,作最坏打算。
四、从众心理
观看表演时,一人带头鼓掌,全场掌声雷动。
所罗门·阿希实验,不同长度线条给测试者,让判断线条与参照线条谁长谁短。
独自一人时,测试者会正确估计所有线条。
当7个演员说错误答案,明明更长,却说更短。30%测试者会说出同样的错误答案。
从众心理(随大溜):只要别人做什么,我也跟着做什么,我的行为就是正确的。
症状:商家-此产品销量最高,消费者-那这产品应该不错吧。
应对方案:相信自己!英国作家毛姆说过:“就算有5000万人声称某件蠢事是对的,这件事也不会因此成为聪明之举。”
五、纠缠于沉没成本
面对一个无效果的广告方案。“我们已经投入这么多钱啦,停下来,之前的钱就全打水漂了。”
投资一只股票,亏的钱越多,越是紧抱不放。赚钱的开心就卖了,割肉死都不舍得。
纠缠于沉没成本:沉没成本越大,继续下去的理由就越充分。
症状:我已经付出了这么多,不能现在放弃。嗯,比如,遇见渣男渣女。
应对方案:你已经投资了多少并不重要,重的要是现在的形势及你对未来的评估。理性忽视已经投入的成本。
六、互惠偏误
克里希那教徒给路过的行人赠送一小束花。
虽然行人觉得小花没什么用处,出于礼貌,会收下它。
紧接着,教徒走过来,要求行人捐赠。许多时候都成功了。
先赠予,后索取,这是一种在经济界广为流行的“温和敲诈”。
互惠偏误:我帮你,你帮我。接受好意的人不想亏欠,赠予的人就达成目的了。
症状:新品上市,免费试吃!结果:买买买!!!
应对方案:拒绝莫名其妙的礼物,避免落入陷阱。
七、确认偏误一
A想减肥,食用了一种减肥产品。
发现体重轻了,减肥有效果;
发现体重增加,是正常波动。
确认偏误一:我们会过滤掉与我们现有观点相矛盾的新信息,视之为“特殊情况”。
症状:我们认为A会产生B,如果出现了B的反面C,认定C是特殊情况,并忘掉C。
应对方案:当观察与理论相矛盾,请认真对待它们。事实不因忽视而消失。
八、确认偏误二
“谷歌成功,是因为它拥有一种创造性文化”。
我们会去找ABCD公司,来证明,它们同样有创造性文化,并成功了。
忽视掉,有创造性文化却失败的公司;
忽视掉,没有创造性文化却成功的公司。
确认偏误二:我们会认定我们的信条,寻找证据证明其正确性。
症状:认定某种想法,找到足够证据证明,过滤掉相反的证据,最终证明自己的想法正确。
应对方案:写下你的信条,寻找反驳证据,干掉自己最心爱的理论。
九、权威偏误
面对权威时,我们会盲从,而事实上,出错是人类的通病,权威也是如此。
世界上大概有100万受过培训的经济学家,没有一位精确预言了金融危机发生的时间。
权威偏误:权威存在时,社会总是乐于跟从
症状:我们习惯性服从权威
应对方案:挑战权威。对权威的批判性越强,就越自由,越相信自己有更多的能力。
十、对比效应
2万的真皮座椅单独看,很贵!
但如果你买了一辆100万的车,销售推荐你多花2万元,好像就不太贵了。
标价100元,降到70元的产品,显得比一直卖70元的东西更便宜。
买房时,你的心理预期是500万。
中介说:抱歉,我们这边近一年的成交价都在900万以上。不过,我手上有一个550万的特价房源,你要不要看?!
你,大概率,会调高预算。
对比效应:两物(事,人)对比时,我们很难做出理性判断。
症状:相比那个,这个更好些。
应对方案:忘掉那个锚,给出你内心真实的判断。
十一、现成偏误
爱抽烟的人总有个例子:某人终生吸烟,每天3盒,活到100多。结论:吸烟并不危害健康。
马克·吐温说:“拿着锤子的人,看什么都像钉子(To a man with a hammer, everything looks like a nail)。”
查理·芒格升华了一下:“人们经过年复一年的专业培训,会成为经济学家、工程师、营销经理、投资经理等,当他们了解并熟悉某一个领域的思维模式后,他们就会到处尝试将所有遇到的问题,都用自己的专业思维模式来解决。”
现成偏误:我们依据现成的例子来想象世界。
症状:人们会先使用现成的数据或配方,在此基础上做决定,结果可能是灾难性的。
应对方案:跟你想法不同的人合作,跟与你拥有截然不同经验的人合作。
十二、“在好转前会先恶化”陷阱
这条看完笑出鹅叫。
作者度假时生病,一位年轻的医生检查完,告诉他:吃抗生素,如何如何,病情好转前,会先恶化。
遵医嘱,三天后,果然恶化了,小兴奋,联系医生,答曰:提高剂量,还会疼一阵子。
又撑了两天,扛不住,联系急救中心,被诊断为盲肠炎。
医生疑惑:怎么拖了这么久?
答:病情变化完全符合预测。
“好转前会先恶化”这个陷阱,适用于一切对专业一窍不通或对事情没有把握的专业人员。如果真的恶化,证明预言正确,如果情况好转,归功于能力。
“在好转前会先恶化”陷阱:采取措施前,有人告诉你,在好转前会先恶化
症状:盲目相信好转前先恶化,不论恶化是否正常,苦苦等待变好。
应对方案:面对需要耗费一定时间的事项,请确立明确的可检测的里程碑,以免被忽悠。
十三、故事偏误
我们喜欢听故事,不喜欢听抽象事实。
一辆汽车驶过一座桥,桥突然垮塌。
媒体会告诉我们一个完美的故事,这个倒霉蛋从哪里来,往哪里去,生平如何,幸存与否。
而不是把重点放在,桥为什么会垮,该问责谁,以后怎么避免。
为了这个完美的故事,一些会损害故事的元素,哪怕非常重要,也会被刻意忽视。
故事偏误:用故事扭曲和简化现实,它们排斥不合适编进故事的一切。
症状:从自传到世界大事,我们将一切炮制成有“意义”的故事。
应对方案:用无关联的眼光看事件,不要人为编造故事,赋予意义。
十四、事后诸葛亮偏误
回顾2008年金融危机,无数专家会给出若干条可预见的线索:货币泛滥、资金放贷宽松、腐败的信贷评级机构等,认为金融危机的发生完全符合逻辑,不可避免。
时间回到2007年,全世界近百万名经济学家,没有一人预言到金融危机的准确发展。
事后诸葛亮偏误:事后回顾,我们会拼命找一些理由来证明,一切都可理解、不可避免,自己早已预见到。
症状:我早知道房价要涨,我早知道房价要跌,我早知道这条路会堵,我早知道今天会加班,一堆“我早知道”。
应对方案:记日记。写下你的预测,拿日记中的预测与实际情况对比,看看自己是否是一个超糟糕的预测家。
十五、司机的知识
1918年,马斯克·普朗克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后受邀演讲量子力学。
他的司机听得烂熟于心,提议互换身份,代替他演讲。
演讲很成功,回答提问时搞不定了,司机答道:没想到有人提出这样简单的问题,请我的司机来回答吧。
查理·芒格认为知识有两种:一种是真知识,来自那些投入大量时间和思考以获得知识的人们;一种是司机的知识,会模仿别人表演,有动听的声音,有说服力的形象,但传播的知识是空洞的。
沃伦·巴菲特提出了“能力圈”的概念:认清你的能力范围,并待在里面。这个范围有多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知道这个范围的边界在哪里。
查理·芒格也说:你必须找出自己的才能在哪里。我几乎可以向你保证,如果你必须在你的能力范围之外碰运气,你的职业生涯将会非常糟糕。
司机的知识:演出来的博学多才。
症状:网上有许多江湖百晓生。一些房产专家,不知道为啥能对十八线的城市小区也能研究透彻,侃侃而谈,知识面渊博,令人惊叹!
应对方案:真正有知识的人知道他们知道什么,也知道他们不知道什么。这类人一旦超出“能力圈”,他要么什么也不说,要么就说“我不知道”。
十六、控制错觉
在曼哈顿横穿街道时,人们会按一个红绿灯按钮,事实上,这个按钮并不起作用,但能让行人相信,他们能影响信号控制器,这样可以更好地忍受等待红绿灯。
集体办公,中央空调,有人觉得太冷,有人觉得太热,按上一个假的空调温度调节开关,投诉数量明显减少。
一些电梯的“开门、关门”按钮也是这样,它们被称为“安慰按钮”。
控制错觉:相信我们能够控制或影响某种我们客观上无法控制或影响的东西的倾向。
症状:经济变差,政府总要做点什么......,让民众认为值得期待。
应对方案:将注意力放在真正能影响的少量重要的那些东西上。
十七、激励过敏倾向
1947年,考古学家悬赏收集死海卷轴的羊皮纸手稿。
结果,为了增加手稿数量,羊皮纸被撕碎了。
激励过敏倾向:人们会对激励机制做出反应。一旦有游戏加入激励或改变了激励,人们就会迅速而剧烈地改变自己的行为;人们对激励做出反应,而不是对激励背后的目的做出反应。
症状:政府颁布法令,人们每交出一只死老鼠,政府就发钱。政府本意是控制鼠灾,但法令却让人们养殖老鼠。
应对方案:好的激励机制会将目的与激励关联起来。如果对某种行为感到吃惊,请想想行为背后藏着什么激励机制。
十八、回归均值
有人经常背痛,时好时坏,痛得厉害时,会去找治疗师,治完第二天,就明显觉得好多了。
回归均值:好,坏,总是围绕均值波动。坏到极致转好,好到极致转坏。
症状:今年公司业绩很糟糕,请了一位顾问,业绩好多了。
应对方案:由坏变好时,冷静想想,或许不是外力作用,而是回归均值。
十九、公地悲剧
如果有一块公地,最多能放牧100头奶牛,超过100头,公地会损毁。
每个人都期望去占便宜,多放牧奶牛,而毁坏公地的损失由所有人承担。
公地悲剧:好处归个人,成本由集体承担的地方就潜伏着公地悲剧。
症状:二氧化碳过度排放、滥伐森林、水污染等。
应对方案:公地私有化,或加强管理。
二十、结果偏误
如果有人被围困在一块浮冰上,等不到救援,离岸边很远,不游过去,肯定会死,游过去可能会死。选择游过去,最终淹死了。
如何评价游过去的决定呢?游过去的决定是正确的,不因淹死的结果而否定决定的正确性。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决定正确,付出百分百努力,虽败犹荣。
事情的反面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导致一个正确的结果,侥幸的成功并不是重复错误决定的理由。
结果偏误:以结果判断决定——而不是当时作决定的过程。
症状:以成败论英雄。
应对方案:不以结果判断决定对错。结果差不一定意味着当时作的决定不对。结果好并不意味着当时作的决定对。
二十一、选择的悖论
一家超市摆出了24种果酱供顾客试吃,摆出6种果酱供试吃,哪种方案能卖出更多果酱?
后者是前者的销售额的10倍。
选择悖论:过多选择等于无从选择。
症状: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没有人摘到那个最大的麦穗。选择再多也选不到最好的,只能选到当下能够到的最合适的。
应对方案:考虑清楚你要什么,写下你的标准,并遵守。
二十二、讨喜偏误
逛超市,面对售货员的明媚笑脸,贴心问候,好像不买点什么,就对不起她似的。买回一堆不需要的东西。
讨喜偏误:某人越讨喜,我们就越倾向于从这个人那儿买东西或帮助他。
症状:动物保护组织会拿讨喜的动物做宣传,如熊猫、袋鼠、海豹,不会用蜘蛛、蠕虫或细菌。呃,颜值很能提高好感度啊,哈哈。
应对方案:判断一笔生意时,不要受对方影响,可以把对方想象成一个不讨喜的家伙再做决定。
二十三、禀赋效应
心理学家丹·艾瑞里做过一个抽签分篮球比赛门票的实验。
问学生们,愿意花多少钱买一张票。出价多在170美元。
学生一旦抽中这张票,问,愿意花多少钱售出。平均售价在2400美元。
禀赋效应:某件东西,我们感觉拥有时比没有拥有时更有价值。
症状:拍卖场,出价到最后的人感觉自己已经拥有了这件拍品,一旦有人争夺,出价人会非理性加价,直到拍价远超藏品价值。
应对方案:不要神化所拥有的东西的价值,该放弃放弃。
二十四、奇迹
1950.5.1,内布拉斯加州的一个唱诗班的15位成员,原定于7点15分集合排练,后因各种原因集体迟到,7点25分教堂爆炸,无人遇难,被称为奇迹。
奇迹:不可思议的意外事件是虽然少见但完全可能发生的事件。
症状:将不可思议的事情归为奇迹发生,神灵显灵。
应对方案:不必吃惊,小概率等于会发生。
二十五、团体迷思
2001年,前瑞士航空倒闭,媒体称之为“一个民族的神话破灭了”。
1994年,前瑞航开始它的“猎人策略”,部门收购一些小型航空公司,比利时国家航空公司,葡萄牙航空公司,土耳其航空公司,法国AOM航空公司,法国Littoral航空,自此走上了高风险扩张之路。
而当时的首席执行官为首的顾问团体,无限信任计划可行,陷入团体迷思,最终导致瑞航倒闭。
团体迷思:“如果其他人意见一致,我的异议一定是错误的”。在团体中,人们会保留异议,认同集体做出的愚蠢决定。
症状:大家都意见一致,那我也不吭声吧,不能做那只出头鸟。
应对方案:勇敢讲出你的不同看法。
二十六、忽视概率偏误
媒体报道空难后,我们会取消已预定的飞机,根本不考虑空难的概率多少微小。
忽视概率偏误:我们会对一件事的预期做出反应,而不是对它的概率。我们缺少对概率的直觉理解。
症状:我们很难区分各种风险,除非风险为0.
应对方案:请认真理性计算概率。
二十七、零风险偏误
1958年,美国颁发食品法,禁止食品中含有致癌物质。这导致了不致癌但更危险的添加剂的使用。
最终,该法律无法实施,因为无法去除食物中的所有违禁分子,假设能全部去除,则食品价格会上涨数百倍。
从总体经济学看,零风险没有太大意义。
零风险偏误:我们愿意投资过多的钱,来追求零风险。
症状:我们总是盲目追求零风险,为此支付高昂代价。
应对方案:告别零风险,怀着“没有什么是安全的”想法生活。
二十八、稀少性谬误
罗马人说:“物以稀为贵。”
你正看一个房子,本来不是特别想买,中介告诉你,这个户型非常经典,只有这一套了,如果今天定不下来,明天会有另一家来支付定金。这个房子就变得稀缺,你想买的意愿就会突然变得强烈。
稀少性谬误:我们认为稀少的东西更有价值。
症状:赶紧下单,最后3个优惠名额,售完即将恢复原价。抢抢抢!
应对方案:按价格和作用判断一样东西,不要因为稀少而丧失思考能力。
二十九、忽视基本概率
年轻的企业家们总是雄心勃勃的展示自己的商业计划,好像自己即将是下一个BAT。
实际上,一家公司活过5年的概率是20%,成长为一家全球性集团的概率几乎为0.
这也是为什么巴菲特不投资生物科技公司的原因。因为生物科技公司营业额能达到数亿美元的概率几乎为0.
忽视基本概率:对事件的描述会误导我们,从而偏离统计真相。
症状:大家都在谈离婚,感觉离婚率一直在上升,实际上,2021年上半年,离婚登记跟结婚登记对数的比例只有23.18%,相较于2020年上半年的41.11%,2019年上半年的40.92%,已经大幅下降。
应对方案:不看感觉,看基本概率。
三十、赌徒谬误
抛硬币,连续49次正面朝上,第50次会抛出什么?
大家会习惯性认为,都49次正面了,这一次怎么也该轮到反面了。
事实很可能是,第50次依旧是正面。
因为每抛一次硬币都是一个独立事件,不因前面的结果,影响后面的结果。每次出现正反面的几率都是50%。
赌徒谬误:人们相信命运有一种平衡的力量,A一直发生,下一次总该轮到B了吧。
症状:押了49次大了,下一次总该是小了吧。恭喜你,下一次可能还是大。因为大和小都是随机出现,概率各50%。
应对方案:看看你面对的是否是独立事件,如果是,请不要期待命运的平衡力量。
三十一、锚定效应
一件衣服,开价1000,你会围绕1000来还价,不会砍得太过离谱,但实际可能成本价是90元,你几乎不会从1000直接砍到100元,因为偏离开价1000元太远了,你心里也会发虚。
锚定效应:设置一个参考值,人们评估时会受这个参考值制约。
症状:预估一套房子的价格,并给你一份随机的销售价格表。表上价格高,评估的价格就高,表上价格低,评估的价格就低。
应对方案:忘掉那个锚,按你的心理价位评估。
三十二、归纳法
闯红灯1次,侥幸没事。
闯红灯100次,侥幸没事。
得出结论,闯红灯=安全。
很可能第101次,就出事了。
1次正确,100次正确,10000次正确,都不能保证第10001次正确,归纳法总会因为过往经验,来误判未来。
归纳法:观察个体,却得出普遍适用的结论
症状:过去我们一直成功,未来也必将成功。
应对方案:不归纳过去,推演未来。
三十三、规避损失
得到100块的快乐,抵消不了失去100块的痛苦。
如果你想说服某人,不要说这样做他会得到多少,而要说不这样做,他会损失多少。
规避损失:相比得到,人们更害怕失去。
症状:员工冒险做事,成功,会得到奖励,失败,却可能被开除,奖励并不能抵消开除的恐惧,员工不愿意冒险做事。
应对方案:不要为洒掉的牛奶哭泣。
三十四、社会性懈怠
两人拉一根绳子,每人只投入其力量的93%;
三人拉绳子,每人只投入85%;
四人拉绳子,每人只投入49%。
在团队中,在懈怠不被发现的前提下,每个人都倾向于懈怠。
社会性懈怠:集体让人懈怠。
症状:出一半力不会被发现,为什么要全力以赴呢?
应对方案:尽可能考核个人效率。
三十五、指数增长
大臣送给国王一张棋盘。
国王问:你要什么?
大臣答:只要棋盘放满米就成,第一格放1粒米,第二格放2粒,第三格4粒,依此类推,摆满64格。
国王惊:要得也太少了。
放满64个格,需米18446744073709551615粒,连全世界的米都不够。
指数增长:我们对线性增长有大致概念,会小看指数增长的威力。
症状:交通事故的数量每年递增7%,相当于每10年会翻一倍,你会不会大吃一惊。
应对方案:相信计算器,而不是直觉。
三十六、赢家的诅咒
很多公司都想成为苹果供应商,参与竞标的供应商越多,赢家的报价就会越低,哪怕中标,也只得名,难得利。
赢家的诅咒:拍卖的赢家大多是事实上的输家,因为出价过高。
症状:某物价值不确定,出价方越多,报价过高的概率就越大,接盘者血亏。
应对方案:理性算出心理最高价,不被情绪裹挟出高价。
三十七、基本特征谬误
我们可能会认为:企业经营好,是CEO英名神武,企业快破产了,是CEO决策失误。
但更有可能,经营好时,企业是风口上的猪,企业破产时,是风停了,猪摔到了地上,与CEO没有半毛钱关系。
基本特征谬误:系统性地高估人的影响,低估情境因素。
症状:我们将大部分精力用于关注人,少量精力关注情境。
应对方案:关注人的同时,也请多关注情境。
三十八、错误的因果关系
爱用A洗发水的人,头发更浓密。结论:A洗发水能让人头发浓密。
真相却可能是,头发浓密的人更爱用A洗发水。头发浓密与否同用A洗发水毫无关联。
错误的因果关系:我们可能会弄错因果关系,有时相互关系不等于因果关系。
症状:我们常因找到因果规律而沾沾自喜。拜佛得子,于是庙门香火鼎盛,也许只是凑巧而已。
应对方案:因果不同,不必强融。
三十九、光环效应
他起高楼,样样俱好,貌似潘安,才高八斗,不可直视;
他楼塌了,种种皆错,面目狰狞,狼心狗肺,人人喊打。
光环效应:光环效应模糊我们的视线,让我们发昏,看不到真实情况。
症状:风口上的猪,貌似潘安,无一不好。
应对方案:避免被明显的优点蒙蔽双眼,比如美貌,才华。
四十、替代途径
说说丧心病狂的俄罗斯轮盘赌。
左轮手枪枪膛里有1颗子弹,另外5个弹膛是空的,如果你对着太阳穴开枪,没有子弹射出,你活下来,可以拿走1000万,但你死去的可能性仍是1/6,哪怕你最终活着离开了。
同样的,为了赚这1000万,有人努力工作,一年赚50万,花了20年,不吃不喝也能赚到1000万。
同样是赚1000万,有安全获得的,也有背负巨大风险获得的,通过险胜获得的成功,我们一定要提醒自己,有一堆危险的替代途径,我只是侥幸险胜。
替代途径:所有同样可能发生但没有发生的事情。
症状:侥幸胜出,忘记风险的存在。
应对方案:风险从来不是一眼就能看到的,别拿冒险的替代途径获得的成功太当真。
四十一、预测的错觉
伯克利大学教授——菲利普·泰特洛,分析了284位专家在10年内作的82361个预测,发现准确性不及一台随机数字生成器。
彼德·林奇讲得更为“刻薄”:美国有6万多经济学家,只要有人能准确预测2次经济危机的发生时间,他们就会成为百万富翁,但是他们大多数仍然只是普通职员。
预测的错觉:社会给了专家不受约束的预测权利,预测正确的收益可期,预测错误并不需要付出代价。
症状:迷信专家的各种预测。
应对方案:对预测持批评态度。不做预测,也不信预测。
四十二、关联谬误
在1982年一次关于未来石油消耗形势研究大会上,《思考,快与慢》作者、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尼曼做了一个测试。
将这些专业人员分成两组。
告诉A组:1983年石油消耗会下降30%;
告诉B组:1983年油价飙升会导致石油消耗下降30%。
结果,B组比A组更相信卡尼曼所作的预测。
实际上,B实现的前提是,A实现,并满足油价飙升的前提。也就是说,B实现了,A一定会实现,A实现,B不一定会实现。但现实是,人们信B超过A。
原因是,直觉更相信可信的故事。
我们有两种思维,一种是直觉、机械、直接的思维,另一种是有意识、理性、缓慢、有逻辑的思维。
有理性思维觉醒前,直觉思维会率先得出结论。
关联谬误:直觉思维偏好可信的故事,我们会因为听信故事而作出错误的决定。
症状:A——机场关闭,航班取消;B——因天气恶劣,机场关闭,航班取消。我们会更相信B。而B实现的基础是A实现+天气恶劣。
应对方案:不用直觉思维作重要决定,用理性思维再细想想。
四十三、框架效应
问:两种肉,哪种更健康?
A,99%无脂;B,1%含脂。
被问者都认为A更健康。其实AB一样,只是说法不同。
再加一个C,98%无脂。
选C的人仍比B多,哪怕C是含脂2%,而B是含脂1%。
框架效应:表达方式不同,我们会对同样的事情做出不同的反应。
症状:股价下跌叫回调,收购买贵了叫商誉,被开除叫有机会开始新生活。
应对方案:清醒意识到,我们都会受到框架效应影响。
四十四、行动偏误
巴菲特说:在投资时,行动与成绩没有相互关系。
我们总是忍不住进行交易,很难买入一只股票,静静等上三五年,哪怕频繁交易的结果还比不上持股等待。
行动偏误:即使毫无用处,也要采取行动。
症状:遇到不明情形时,我们会想着做点什么,随便什么,总比傻等要强。
应对方案:克制自己,不要盲目采取行动,一动不如一静。
四十五、不作为偏误
是否批准一批药治疗垂死病人?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
药的副作用很强,会当场杀死20%的垂死病人,但能短期挽救80%的病人性命。
你会怎么决定?
大多数人会禁止审批通过。
不作为偏误:无论放弃还是行动都会带来损害,人们会倾向于放弃。
症状:形势不明时,我们更倾向什么都不做。
应对方案:该行动行动吧,两害相较取其轻。
四十六、自利偏误
股票赚钱了,是自己操作高明;股票赔钱了,是市场环境不好,金融政策不好,投资顾问不好。
自利偏误:成功归于自己,失败归于外因。
症状:催眠自己,我从不出错。
应对方案:多交个爱说真话的朋友吧。
四十七、享乐适应症
哈佛心理学家丹·吉尔伯特对中1000万欧元彩票的中奖者进行调查。
中奖者的幸福感,平均三个月就消失了。
享乐适应症:我们工作、升迁,给自己购买更多更漂亮的东西,但我们不会变得更幸福。反之也适用,痛苦也不会持续太久。
症状:升职加薪很高兴,三个月后又觉得不幸福了。刚失恋很绝望,时间和新欢可以帮你走出来。
应对方案:避免长时间不会习惯的负面效应,如噪音,堵车;对物质东西只期待短期效果,如加薪,中奖;时间自由,能自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四十八、自我选择偏误
一家公司做了一项电话调查,想查明每个家庭平均有多少部电话。调查结果显示,每个家庭都有电话。
这不是电话普及率高,而是因为用的电话调查,只能打给有电话的人。
自我选择偏误:我们本身是样品之一,就遇到“怎么总是我”的自我选择偏误。
症状:为什么你排的队永远最慢? 为什么你逃课就点名?为什么你开车就一直遇红灯?
应对方案: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用局外人的眼光看当下。
四十九、联想偏误
每次下雨出门,都会堵车,以至于在我们印象中,下雨等于堵车。
其实下雨同堵车并没有必然联系。
某个人总是被派来传达坏消息,以至于看到某人就直接联想到,坏消息又来了。说不定这次是报喜呢。
联想偏误:基于过去的“经验”,将毫无关系的事件关联到一起。
症状:穿着我的幸运色,一定能成功签单。
应对方案:一万次的遇A得B,都有可能是偶然事件。
五十、新手的运气
炒房,炒股让一些人先富了起来。这并不能归于实力,可能只是踩上了风口。
但如果因此认为自己是投资天才,最终可能会迎来灾难。
新手的运气:错误地与从前的成功建立联系。
症状:偶因运气获得成功,便觉得自己是天才,然后,骄兵必败。
应对方案:事情一开始非常顺利,请务必多加小心。
五十一、认知失调
去面试,失败了,告诉自己,这份工作也不算太好,我也不是很想要。
两只股票,买入的那只跌了,没买的暴涨,告诉自己,我买的这只更有潜力。
想休假,但不得不996,007,苦逼加班的同时,告诉自己,我还年轻,正是奋斗的年纪。
认知失调:曾经的打算与结果不符,事后作出别的解释。
症状:自我安慰,自欺欺人,阿Q精神。
应对方案:醒醒吧,少年!承认失败,没那么难。
五十二、双曲贴现
一年后得到1000元,还是一年零一个月后得到1100元?多数人选1100元,因为一年都等了,不如再多等一个月。
今天得到1000元,还是一个月后得到1100元?多数人都选1000元。
虽然都是1000元,都是多等一个月,及时行乐的思想发挥作用了,我们选择吃掉手中的1块棉花糖,而不是等待15分钟,得到2块棉花糖。这也是著名的“棉花糖实验”。
双曲贴现:一个决定离现在越近,我们的“情感利息”就越多。我们倾向于今天拿更少的奖励,而不是等到未来拿更多的奖励。
症状:享受今天,莫管明天;请发我高薪,不要给我股权。
应对方案:延迟满足。
贝佐斯问巴菲特:“你的投资体系这么简单,为什么别人不做和你一样的事情?”
巴菲特答:“因为没有人愿意慢慢变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