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读这本书是几年前呢?对它没有多大印象,书厚厚的,有很多“达尔文”似的自然科学,没见过那些虫虫草草,有一些理解上的障碍,最后好像书没读完就放下了,只隐隐约约记得零星的情节。
因为要在女儿上课前读这本书,再次拿起它,感觉不一样了,虽然发现这些情节都读过,还是像新书一样读下去,感觉与上次很不同。也许最大的不同是本身阅读的进步。一本字数不少的书能读下去是进步,看到的想到的不一样了是进步,关注角度更多元也是进步。
这本书的故事发生在1899年的美国得克萨斯州,不满十二岁的女孩卡莉生活在一个拥有棉花田棉花厂的大地主家庭,家中其他七个孩子都是男生。 卡莉迷上了探索大自然,但这种兴趣在当时看来是离经叛道的,虽然妈妈当时没有完全限制她的自由,但当面对卡莉的未来时,妈妈和众人都毫不让步,他们认为女性生活的意义就是学好缝纫编织烹饪,通过社交聚会找到一个绅士做丈夫,然后用学到的技能打理好这个家庭。这样看得见的未来给了对女工毫无兴趣的卡莉很大的压力,她的未来也只能是这样?
19世纪,美国虽早已有为妇女平权的意识与运动,但对妇女所能从事的工作仍然受到明显的限制,流行的观念也仍然是把妇女限制在妻子、母亲和家庭主妇的传统角色之中。而这本书中就融合了这个世纪之交,女性权利发生变化的历史,随着工业革命带来的改变,劳动力不再是影响经济的唯一要素,女性可以通过自身努力获得工作,有独立的经济。这也是书中女性电话接线员被大家羡慕的原因。
卡莉的阻碍除了女性传统角色的认识,还有她感兴趣的“达尔文”自然科学本身。达尔文的进化论发表之后,是全世界争论的焦点,对于美国来说,更是形成了强烈的思想冲击,不符合他们的宗教信仰,于是在国内达尔文的著作《物种起源》也是被否定的。这些内容在书中也有体现,卡莉的学校当时还没有一台显微镜,她去当时只有一本《物种起源》的图书馆借这本书,也不被允许。(表达不一定准确,是需要补的课)
幸好卡莉有一个“另类”的爷爷。爷爷是棉花厂的创始人,参与过南北战争,在战场上因为一只蝙蝠对研究生物开始感兴趣。战争结束后,经商三十多年彻底放下棉花田,开始过他喜欢的生活,整天要么泡在“实验室”,要么就在野外观察那些花鸟虫鱼。在家人看来他是疏远的,可怕的;外人看来,他过的也是疯子般的生活。但在卡莉看来,爷爷知识渊博,充满趣味,并且最重要的是能在科学探索之路上给予她正确的指引。她还和爷爷一起发现了一个新物种,得以在科学书上留名。在爷爷的帮助下,卡莉在对大自然的观察中,渐渐找到了自己的路,明白了自己想要且将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事实上,真正重要的问题是,我们要如何运用上天赐予我们的短暂的时间。”爷爷如是说。也是读这本书我最受触动的一句话。
另外,这本书很好地诠释了为什么阅读本身就是跨学科最好的教育方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