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穆宗长庆元年,礼部侍郎钱徽主持科举,取用进士郑郎等三十三人,之后因时任宰相段文昌称钱徽举试不公正,皇帝下诏书让中书舍人王起、知制诰白居易重新主持考核,驳回了对卢公亮等十人的进士成绩,钱徽因而被贬为江州刺史。白居易文集中收录了议论此事的奏书,大致内容如下:“我预计想要重新举行进士考试以来议论上奏的人很多。因为礼部试的通例是可以携带书策,并且考试时间长达通宵,通宵则考生思虑能够周全, 能够参考书册则文字中不会犯错。昨天重新考试,不准携带任何书策,也仅有2条木烛燃尽的时间,氛围急迫仓促惊慌匆忙,还好都完成了考试,与礼部试考察的方式不同。”至于皇帝诏书中驳回卢公亮等人进士资格的理由是,这些考生错认为《孤竹管赋》出自《周礼》正经,他们的考卷大多说不清事例原委。这下才知道唐朝进士考试允许携带参考书与蜡烛的规矩是这样的。本朝(宋朝)淳化三年,太宗皇帝(赵光义)举行进士考试,出的题目是《卮言日出赋》,孙何等人不知出处,一个个敲击大殿门槛请求皇帝指点出处,皇帝因此对他们陈述大体含义。景德二年(宋真宗),殿前进士试《天道犹张弓赋》。之后,礼部贡院表示,近年来进士只会将古今文章集藏在怀内携入考场,之前御试从正经中选取内容命题,多数人都不清楚出处,从这里可以知道题目是不讲明出处的。大中祥符元年(宋真宗),试礼部进士,考试内容有《清明象天赋》等题目,录入了对题旨的阐释,印制后提供给考生。到了景祐元年(宋仁宗),皇帝才下诏给御药院,御试给进士考试出的题目,要写明在经史中的出处,印制后提供给考生,举子不得再进问题意。
宋初科举殿试皇帝被考生敲门槛问题,当真是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三场辛苦磨成鬼,科举考试着实不容易,命运所寄的考试,从人情上讲,多带点参考资料也是应当。就像现代许多的高质量考试,如建模竞赛等并不阻止考生携带参考资料,甚至都不禁止上网,反正不会就是不会。“正经”的出题范围太小了,越考到后面越内卷,考场纪律要求也就越苛刻变态。
*御药院的法定职权是侍奉皇帝医药,但鉴于殿试管理的需要,御药院自宋仁宗时期开始参与殿试事务,最终充当了殿试管理机构的角色。
容斋随笔·随笔卷三·进士试题
唐穆宗长庆元年,礼部侍郎钱徽知举,放进士郑郎等三十三人,后以段文昌言其不公,诏中书舍人王起、知制诰白居易重试,驳放卢公亮等十人,贬徽江州刺史。白公集有奏状论此事,大略云:“伏料自欲重试进士以来论奏者甚众。盖以礼部试进士,例许用书策,兼得通宵,得通宵则思虑必周,用书册则文字不错。昨重试之日,书策不容一字,木烛只许两条,迫促惊忙,幸皆成就,若比礼部所试事校不同。”及驳放公亮等敕文,以为《孤竹管赋》出于《周礼》正经,阅其程试之文,多是不知本末。乃知唐试进士许挟书及见烛如此。国朝淳化三年,太宗试进士,出《卮言日出赋》题,孙何等不知所出,相率扣殿槛乞上指示之,上为陈大义。景德二年,御试《天道犹张弓赋》。后礼部贡院言,近年进士惟钞略古今文赋,怀挟入试,昨者御试以正经命题,多懵所出,则知题目不示以出处也。大中祥符元年,试礼部进士,内出《清明象天赋》等题,仍录题解,摹印以示之。至景祐元年,始诏御药院,御试日进士题目,具经史所出,摹印给之,更不许上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