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浴着春日的暖阳,品尝着清新的茶水 。又一次倚窗而坐,开始我的假期必修课——阅读李镇西教授的《爱心与教育》,我今天品读的是对“优生”教育的思考。
“优生”,书本上的解释,即品学兼优的学生,也就是指在品德、学习和各方面能力都优于同龄人的学生。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我们把优生的概念模糊化,只要分数高就是优生,出现“高分遮百丑”的局面。忽视了他们的品德教育和能力培养。造成高分低能,或者高分品行差。文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某教育部门,对16个市级三好学生进行一次特殊测试,在考场门口放一把倒地的扫帚,进考场的16个孩子无一人弯腰把扫帚扶起来。考试时需要削铅笔,削完铅笔只有三个孩子主动清理铅笔屑。这个例子不正说明我们的教育存在死角,对“优生”教育的不足。我们把优生教育单一化,平时以分数衡量,忽视了他们品行教育,习惯教育。我们应该引导优生树立志向,让他们意识到,现在成绩比别人好,将来就比别人多份责任,现在就要比别人多份努力,将来才能扛起重担。我们应该帮助优生认识自己,由于我们太注重分数的教育,往往使他们得意忘形,应该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上的优点,在某些方面的缺点。优点要保持,缺点要改掉。不能只看到自己分数领先,在纪律,卫生,品德等方面都要做好。我们要训练“优生”受挫心理,长期处于金字塔的他们,很少尝到失败和被冷落的滋味,一旦遇到,他们就会受不了打击,出现情绪低落,悲观失望。所以在班上不能让他们特殊化,犯错误要严厉批评,位置要换着坐,要与其他同学一样,不能搞特殊化。
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清楚,优生的教育不单单是分数,更重要的是品行教育和能力培养。我们要清醒的意识到,优生教育是艰巨的,复杂的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