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周末,跑圈最基本的动作依然是晒成绩。给大家晒一张跑友发图:
晒图的伙伴40多岁,大家觉得这个成绩如何?
按照我们公认的标准,40多岁四分半以内的半马配速就算大众一级选手,肯定是大神级别。但是,这位跑友不无遗憾地说,“唉,竟然连前15名都进不了,越跑越没意思。”
当然,不能排除这位跑友在故作谦虚。不过,他的遗憾却很真实:这是一位很坦诚的跑友,一直在梦想着创造最好的个人成绩。
好几次,我很想提醒他:你不是为别人跑步,不妨慢一点,千万不要再去医院做第二次手术!(此前,他已经做过一次手术。)
跑步而已,一切都为了更健康、更快乐。跑步的成就感除了成绩,更重要的是跑得更长久、更快乐,如果你80岁、90岁依然能够每周跑步三五次,你一定比同龄人更牛逼。
在他人忙于跑医院的年龄,你我能够忙于跑步,这是一生值得称道的成就!至于其他的虚荣,都是自己骗自己。
不管你是否承认,如果你陷入以下几种情境,你就是在为他人而跑步:
1、天天跑步,天天晒朋友圈
有两类伙伴会这样做:一类是跑步新手,自己下了一个很大的决心,发誓连续跑步一个月或者100天,然后开始天天发朋友圈,截一彰显自己的毅力;另一类是为了某种特殊纪念,比如跑步100天纪念“某某100周年”。
这两种情形,跑步都成为一种表现的工具,偏离主题是必然的,真实目的已经与跑步无关。
事实上,每周必须休息一两天,不懂休息的人根本不懂得跑步!
2、每次都想跑得更快,彰显自己的跑步能力
上个月是个晦气的时间段,跑团里竟然有10名伙伴因为半月板拉伤动手术,医生反复告诫这10个人康复后最好不要再跑步。
这10名伙伴年龄均在40岁以内,都是跑团的大神,全马成绩都在3小时以内。我不明白的是,他们为什么在错过25岁之后如此执着地想创造自己的最好成绩?
人生不止一回搏,但错过最佳年龄就是错过,学会放下才能走向成熟。
3、每次都想跑得更久,彰显自己的毅力
稍微懂一点运动常识的人都知道,过犹不及。每一次跑步的最佳时间是控制在30分钟到60分钟,如果超过90分钟,锻炼效果会大打折扣,身体透支,人体只会倍感疲惫,恢复周期也会更长。
每周或者每月一次长距离有氧跑当然能够提升耐力,如果天天15公里甚至每天一个半马,除了让他人惊叹,实在看不出其他好处。
跑步是一件持续终身的事业,真正的毅力一定会贯穿我们的一生;天天长距离、长时间跑步,不可能持续一生。当你在跑圈消失的时候,你的所谓“毅力”会成为一个笑话。
4、除了跑步,还是跑步
必须承认,跑步确实能够对抗衰老、提升活力,跑者总是显得生机勃勃、生气盎然;但是,跑步一定不是生活的全部。
聊天时三句话不离跑步,休闲时除了跑步想不到还有其他方式,除了跑圈不再关注其他任何圈层,这种跑步显得病态十足。
生活丰富多姿,我们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森林。很大的可能是,我们越强调跑步的好处,越不受他人待见,越会被孤立。
跑步只是个人喜好,为他人而跑步注定不会长久。道理很简单,如果总是担心他人看法,当某一天不再受人关注,甚至被人嘲弄,跑者就会变得心有余力不足。
说实话,我最不喜欢两种人:
一种人从来不跑步却总是冷嘲热讽,天天说跑步的人“吃饱了没事干”、说跑步伤膝盖、说自己天生不适合跑步;
一种人说跑就跑、瞎跑、乱跑、昏跑,不讲科学,不尊重跑步的基本规律,自己受伤然后败坏跑步的名声,诋毁跑步。
跑步而已,不能骗自己,也不能骗他人。
如果你没跑过步,别骗他人,请不要说跑步的坏话;如果你没有琢磨过跑步,别骗自己,请不要为了他人而跑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