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大家都知道沈先生的存在了,这个衣衫不堪的流浪汉内心却有着波涛大海,所谓有趣的灵魂也大抵如此了,十年漂泊无人问,一朝出名挤破门,沈先生火爆网络的背后其实暴露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这可能也是现代人面临的最大困难。
沈先生,本名沈巍,上海人士,已流浪26年之久,曾是上海某区审计局公务员,多年前为执行自己垃圾分类的理念被众人误解为“精神失常”,遂踏上了漫漫人生路,不求温饱不求物质,但求人心合一。此生钟爱读书,对人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其实沈先生能火起来一点都不意外,因为他正是这个时代所缺乏的存在,很残酷但又是那么的现实。今天我们不谈沈先生垃圾分类的观点,也不谈他背后的心酸,我们要谈的是围观者的围观心态和无知。
起初当第一个视频上传网络之时,大家一致表示愧疚之心,深感沈先生有文化,很多人更是用“大师在流浪,小丑在殿堂”来形容他,此时的风气还是好的,毕竟这让许多人都意识到自己的知识有多么浅薄,读书16年却不如一位流浪汉有文化。
如果只是到这里,并能引导现代人去多阅读,多扩展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库那是极好的,但事情的发展往往不如人所愿,当一位人物或者一件事情被广泛批量传播的时候,其背后必定蕴含着消费和娱乐。
显而易见,随着沈先生的热度不断上升,围观者的人数也从一开始的寥寥无几到如今的扎堆成群,甚至围得水泄不通,大老远坐飞机来蹲点的也大有人在,他们想得到什么?是知识?是垃圾分类理念?不,他们只是想满足自己内心的需求以及对热度的渴望,这就是现代人内心的空虚和焦虑。
越是信息便捷的时代越是无知
上学的门槛在不断降低,每个人都有获得教育的机会,但也正因为如此,真正热爱学习的人变得异常稀少,满大街都是学生,但随便抓住一个问上几个问题一无所知,而无数的高校毕业生更是尴尬,四年下来混混度日,空有一纸文凭却胸无点墨。
现在获取信息的来源太快捷了,足不出户便可知天下事,想看书也不需要购买,电子书应有尽有,但确确实实的是,肯去读书有阅读习惯的人屈指可数,可能你的身边一位读书人都没有,而环境影响行为,当你处在娱乐至上的环境之时,你也只能成为别人茶余饭后的娱乐之谈。
以前的人是没读书,现在是有书却不读,无知两个字贯穿了多少人的一生,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十余年的读书生涯其实很短暂,可悲的是多少人连这十几年都没有刻苦学习,而那些所谓刻苦读书的,也只是单纯为了成绩而出发。
不是沈先生学识渊博,他也不是什么国学大师,只是现在不正常的人太多了,正常的人反而变得不正常。
越空虚越焦虑,越焦虑越空虚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里面,欲望和诱惑都太多了,而人们越是享受就越是缺少,这是一个很恐怖但却又很可笑的事情。
要知道现在,有20%的人会享有80%的资源,而80%的人会被“边缘化”。而要让20%的精英们高枕无忧,80%的人安分守己,就得采取麻醉、低成本、半满足的办法,卸除“边缘化”人口的不满,像安抚婴儿一般,给他们嘴里塞一个“奶头”。
“奶头”的形式有两种,一种就算发泄性的娱乐,诸如游戏蹦迪等,一种就算满足性的游戏,大量的明星八卦,肥皂剧真人秀。这样以来,通过不断的娱乐消遣和感官刺激,让80%的人沉浸在安逸里面,不知不觉就丧失的思考的能力,而就算有天突然醒悟了,也只是三分钟热度,无心且无理去挑战现有的统治阶级。
现在在网络上不断活跃的这些人,除开部门以盈利而存在的,大部分都是娱乐至上的,也就算我们所说的80%,他们心内无比的焦虑,但却又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只能一步步的下沉,最终成为汪洋大海里20%的垫脚石。
焦虑和空虚充满着大部分人的内心,他们为了追求心理上的满足可以不辞辛苦做飞机去陌生的城市,只为了找到一个人拍下一段视频,随后发至网络平台博取别人的点赞,并以此安慰自己人生有意义,而真实的背后暴露的却是人们的空虚和焦虑。
没有正确的三观,没有明确的生活目的,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混迹在各种网路平台当中,被大信息时代冲昏的头脑,把别人随口而出的言语当做自己的人生格言,用别人的人生来当做自己的生活准则,真是可笑。
生而为人且不易,如果你想成为那80%请继续“努力”!
最后,多读书多看报,少吃零食多睡觉。
图片来自网络,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