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说,“吾日三省吾身”,这个每天到底省的是啥?估计不是每天看看自己的身体有啥变化,那“省”的是啥,
我觉得这个省就是回答问题,那每天要回到多少个问题,什么问题那?通过今天的分享,也找到了每天需要问自己的三个方向问题。
1,针对过去的结果;(从过去学到什么?从过去放下什么?),
2,针对人生的目标;(奔目标的目的,就是寻找可能性)
3,针对当下人生的出发点;(为了当下目标,能否坚持)
今天的一天我们学到了什么,有没有什么东西放不下?
有没有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目标,是感觉原来越近还是停滞不前?
当下的问题,是不是能克服?怎么克服?
一个问题胜过一个答案!
小王,你这个应该这么做。。。。
小王,你觉的刚才做的怎么样?你觉得有没有还有要提升的地方?你认为还有其他办法可以提升?
前者称之为“简单粗暴”,后者我称之为“激发潜能”。
一个好问题胜过十个好答案!
那什么是好问题那?
1,平等,不带居高临下的语气。
A:最近几周看你的业绩,我注意到你客户的质量和数量不如从前,你知不知道这样下去会出问题?
B:最近几周看你的业绩,我注意到你客户的质量和数量不如从前,发生了什么事情?
体会一下A的居高临下,这个在公司中很常见。
2,给支持,不要上来就给建议。及时给建议,也是在三个问题之后。
A:项目启动日期临近,项目详细方案至今还没完成,我建议你这么来写?
B:项目启动日期临近,项目详细方案至今还没完成,你是有什么障碍吗?你认为目前最大的问题是什么?你那里可以找到方法,或者有没有可以帮助你?
3,可以“上推”或者“下切“的问题。
“我们的脑有六个不同层测去处理事情及问题,称为理解层次。”
1 系统/目的/意义/使命:自己与世界中的各种人事物的关系(人生的意义)
2 身份:自己也什么身份去实现人生的意义(我是谁,我有怎样的人生)
3 信念:配合这个身份,应该有什么样的信念和价值观(应该怎么样,什么重要)
4 能力:我可以有哪些不同的选自?我已经掌握、尚需要掌握哪些能力?(如何做,会不会做?)
5 行为:在环境中我们做的过程(做什么,有没有做)
6 环境:外界的条件和障碍。(时间、地点、人物)
对方的问题,往往会处在某个层次上,但是往往对方,会陷入到这个层次里面,而找不到答案。
举例1:
对方说:“我怕蛇!”(信念)
“你怕怎样的蛇?”(下切)
"在笼子里面的你怕吗?”
"死了的蛇,比如标本,你怕吗?”
举例2:
对一个经常用责骂的方式与孩子沟通的母亲(行为)
问:“你经常责骂孩子是想得到些什么?”
母亲回答说:“我想他更懂得照顾自己,让我不用这么担心。”
教练说:“其实,你这样都是想他好 , 对吗 ? "(信念)
如果只是就母亲责骂孩子的行为做沟通,可能找不到答案。
总结一下:每天发问自己三个问题:
今天的一天我们学到了什么,有没有什么东西放不下?
有没有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目标,是感觉原来越近还是停滞不前?
当下的问题,是不是能克服?怎么克服?能否坚持?
在发问的的时候注意三个方面:
一平等,不居高临下,二,问问题,不轻易给建议。三,问可以上推或者下切的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