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经常会看到或者听到妈妈们凑到一起吐槽,吐槽自家的熊孩子,也吐槽别人家的熊孩子。
“我家熊孩子吃个饭扔的满世界都是!”“我家小兔崽子就爱吃手,怎么打都不管用!”“你看老谁家的小谁,太不讲卫生了,地上那么脏,还躺着不起来!”“我家的孩子一点也不懂事,家里那么多好吃的,好玩的,她都不愿意拿出来分享”……
类似的控诉似乎并不鲜见,看着妈妈堆儿扒拉着手指连珠炮似地列举宝宝的“N宗罪”,我陷入了沉思——所有宝宝的“罪行”惊人的一致,难道真的是他们故意而为之的?
曾经我也是她们中的一员,去指责,去制止,去唠唠叨叨……然而一轮轮较量之后,除了孩子对妈妈凶神恶煞的表情以及尖利刺耳的声音加深印象之外,其余方面收效甚微。
直到我看了《捕捉儿童敏感期》这本书,我的三观轰然倒塌。我竟然如此无知,错怪了“忍辱负重”的孩子了。原来敏感期是每一个孩子都要经历的成长过程。
口腔敏感期:
2岁左右的孩子会出现用口腔,即舌头、牙齿探索环境的敏感期。孩子喜欢用咬、尝的方式来体验。他们开始对软硬不同的食物和不同质地的物品感兴趣,甚至暖暖的妈妈,以及软软的香香的小朋友,都能带给她不同口味的收获。这样的一系列表现,是这个孩子在这个时期最突出的特点。
熊孩子真的是孩子的错吗?手的敏感期:
当孩子八九个月的时候,手非常喜欢抓捏粘稠和软的东西。反复抓捏以后,再放进嘴里品尝。孩子喜欢抓面条,抓香蕉,抓蛋糕……凡是粘稠的东西都要抓来捏一捏,尝一尝。因为粘稠的物体比沙子和水更容易被孩子抓捏住,并在孩子的抓捏之下改变成不同的形态。这在孩子的眼中简直是再好玩不过的事情了!而这在大人们的眼中,这样做则是非常令人抓狂的。
熊孩子真的是孩子的错吗?其实孩子的成长中要经历许许多多敏感期,这个时候我们大人做的不是急于去责备,去制止,而是需要更多耐心,孩子们因为有我们的理解和接纳,我想熊孩子也会给我们以惊喜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