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1204643/df8de7e44dbbe50e.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1204643/8c1a3c5ca17d9ba3.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1204643/00c628a07b0d2a4f.jpg)
天气转暖,日日经过的郁水河边,钓鱼的人是越来越多。看他们持各式钓竿伸竿甩线垂钓的身影,会时时让我想起往日老家河边的那些钓鱼翁。
在我的记忆里,儿时见过的钓鱼翁和现在钓者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首先肯定是穿着上,他们青衣青裤,要么光脚要么穿一双自己编织的草鞋,晴则顶一草帽雨则戴一斗笠;这与现在钓者形象相距甚远。在我的心里,我一直觉得,这才是真正钓鱼人。
其次是钓具,现在的钓竿基本上都是在钓具专店购买,长竿短竿,分类甚细,材质皆为金属。但昔日钓鱼翁们的钓竿基本上是自制的,竿身皆为质地坚硬的竹子,竹节固定小铁丝圈,便于穿玻璃丝线;在执竿的一两尺处装上带曲柄的轴轮,便于放线收线。
再次是诱饵。现在你看这些钓鱼的人,鱼饵皆是专店购买,想钓什么类型的鱼就买什么样的鱼饵。收线换饵也是极易,只要在钓钩上将鱼饵捏上去,就可又甩线垂钓了。往日家乡的那些钓鱼翁们的鱼饵主要是茅坑毛厕缸里的粪蛆。他们在扁圆形的小木桶里装上灶里的柴灰,用竹篾编成小长柄瓢,在无论是自家还是他人家里的茅坑或毛厕缸里捞出粪蛆,放进桶里略一绞拌,就成最主要的鱼饵了。有时他们也挖地里的蚯蚓做饵,但费时费力,故不常用。他们收线装饵,则是找一个稍大的白蛆穿挂在钓钩上即可。在钓鱼的过程中,他们会过一段时间撒一次饵。现在我观看了很多钓者钓鱼,基本上没有看到撒饵的。
最后是垂钓。现在我所见到的钓者,多半选择平水近潭处垂钓,放竿收竿,静等鱼儿上钩。而往日家乡的钓鱼翁们则一条河里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满河跑。他们是绝不在静水平潭里钓鱼的,他们是逢钓必到滩流处。他们或站在急水里,或立在水中大石上,从容地在钓钩上穿上大白蛆,一挥长长的竹竿,银白色的玻璃丝线就抛了出去,像一道不规则的闪电一样落入水中,湍急的水流冲击着丝线上素色鹅毛浮标,钓线就会越放越长。若过一段时间没有感觉鱼儿上钩,他们就会在饵桶里抓一把蛆,撒在急水里,误导河鱼认为此水域就食安全,诱其放松警惕;而往往不久之后,老鱼翁就会觉察到大鱼咬钩,开始一手握住转轮曲柄,摇轮收线了。这时,你就会看到一尺两尺长的什么鲫哈子、红斑娘、大青鱼等等在急水里活蹦乱跳,最后长竿往高处一扬,那被钓着的大鱼忽一离水,就荡了过来,被鱼翁一把握住身子,从嘴里取出钓钩,收进了捆系在身侧的大竹篓中了!
记得小时候我很好奇,那些老鱼翁们为什么不在平流静水处钓鱼?后来我得到了他们的解释,说是要钓大鱼,则是滩头急水处居多;因为鱼要长大,急水处激流带起的食物多;且因流急浪多,供氧充足,必是品质优良的鱼类想长成大鱼的必需去处!
老家的河乃澧水东北源流,源于龙潭深山,与鄂西群山山脉相连,水清而鱼肥。往日,故乡的河里的那些老鱼翁们装鱼的大竹篓是我最喜欢看的。他们每每见到我这样一个稚童好奇地站在他们身边,必不违我的心意,会耐心而得意地让我翻看他们已装满各色肥鱼的鱼篓的。
现在,这些往日鱼翁们早已不在人世了。而他们的那种钓法,现在也不复存在了。老家那条清秀的河也变故甚多,如近一二十多年的小城镇建设,大量的河沙河石的机械化挖采,河床已面貌全非!虽然近年来国家政策变化,要保护青山绿水,已禁止河道挖釆,但这河被挖釆的硬伤仍在,早已不复昔日清秀之态了!如今,故乡的河在变,人事也在变,这完全是物非人也非了!
今日清明,我原来预定的回乡扫墓计划也因公事拖延。现目睹郁水河边的钓者们,就止不住对往昔故乡的河里的一些人事生起忆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