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到一些温暖的文字,有的让我落泪,有的让我会心一笑,不管过程是悲是喜,我们都要放下包袱继续前行。
1. 原生家庭最大的创伤,不是父母的打骂,而是父母在养育我们过程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我们心头培植的消极信念:
“你是错的。”
“你是糟糕的。”
“你是多余的。”
“你干什么都是不行的。”
“你一点儿用都没有。”
……
这些因为审判,而充满羞耻的消极信念,犹如诅咒,影响我们18岁之前的人生,也内化为我们的认知。
就算我们成年,考上名牌大学,扎根城市生活,生儿育女,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在矛盾尖叫和纠纷骤然的时刻,这些诅咒还是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在耳边响起,阻挡我们成为勇敢的人。
我们总觉得自己不配。
所以,走出原生家庭,不是逃离,而是从日常点点滴滴中养育自己,养育积极的信念:
“我是对的。”
“我很好的。”
“我没有错。”
“我可以改变。”
“我正在向好。”
积极的信念,是一个人内在的火花,也是生命持久的燃料。
2. 原生家庭的创伤,不是我们的错。
但如何走出原生家庭,却是我们的责任。
我们站立的地方,是孩子出发的原乡,我们组建的小家,是孩子精神的启航。
直面原生家庭的创伤,不是为了故意翻父母的旧账,而是看清自己到底卡在哪里。
然后,一次次重返那里,把那个疼痛的结打开,把蹲在那里哭泣的自己扶起来,牵着他(她)的手一起往前走。
在阅历和时光的加持中,渐渐对不完美的自己温柔,对不完美的他人慈悲。
3. 和解不是道歉,不是原谅,不是父母的忏悔,不是我们的宽宥。
和解,本质上是“我本具足”的信念。
是知道“我”已经长大,“我”早已拥有了小时候根本不具备的资源和能力,“我”可以掌控自己的人生,就算父母永不改变,“我”也要过好这一生。
和解是,我们找到自己的发力点和支撑点,拥有自己的力量感和掌控感。
4. 人需要被鼓励,无论年龄大小。
我的宝宝幼儿园中班,上个学期拿到了两个奖状,我淘宝下单买了几个款式不同的奖状,根据她的实际表现,颁发了“最佳粤语童谣”,”滑板小能手“,“团结友爱奖”,“最佳背诵奖”,“最佳园丁奖”(经常帮我的花花淋水),“最认真上课的小朋友”(老师亲自认证的)等等,一共12个,颁奖仪式每一个念出来,她都觉得“我确实做得很好”。还给她颁发了“最爱妈妈的宝宝”。过年回去老家,她看到外公外婆和熟悉的人就说我今年拿了12个奖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