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分享了一本书,说:《网惑》挺不错,可以看看。我盯着封面许久,确认我没有看错,这本书叫《网感》。
说来,叫网“惑”,也未必不可。作者李嗲,十亿市值出版公司营销总监,用浅显,生活化的语言,分享干货,为刚入门或者还在迷茫中的自媒体小白,解疑答惑,关于什么是“网感”,以及如何去训练自己的“网感”。
书里主要从几个主流的平台,包括公众号、今日头条、豆瓣、知乎、抖音、快手等平台的不同属性,分析如何通过网感,快速融入到这些“社区”中,成为深度用户,甚至KOL。
关于什么是网感
面试过新媒体相关岗位的朋友都一定看过这样的岗位要求“网感好”,那么,什么是网感呢?理解五花八门,有人认为会蹭热点是有网感的体现,也有人认为,作为某一平台的资深用户,他也一定具有网感。但作者认为,追热点,不是所谓的“网感”,真正的“网感”,是自制热点,它是流通在网络社区居民之间的潜在文化与社区氛围,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识别彼此并拉近距离。拥有“网感”的人,能用新的网络语言和网络现象去诠释符合文化母体的超级符号。
如何培养网感
写文案、排版、修图、剪辑、脑洞创意,都是培养网感可以着手去做的事。无论哪方面,都离不开借鉴与刻意练习。在一次公司高层的分享中,提到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词——“底层逻辑”,即每个行业当你深入去了解,你会发现它都会有一个非常基础的模式在那里,更多的东西,都是在这个模式上去扩散开来的。只有摸透了这套逻辑,在这个行业里,便可以游刃有余。
在作者介绍培养网感的六大核心技能的时候,联系起“行业的底层逻辑”这个词语,又一次加深了认知。例如某段时间里,很多的爆款文案里,是有一个经典框架在那里的,“三段故事加一个总结提升的大道理,在配以快速引起读者共鸣的标题”,通俗来说,就是有套路。而培养网感的一个方法,就是先遵循套路,再追求突破。其他技能亦如是。
怎样通过网感,打造个人IP
自嘲自黑、将朋友圈经营成自己的作品、将生活变成积累素材的宝库。这三点,是让你受欢迎的秘密武器,拥有这些弹药,你再把自己当作一款互联网产品来运营,那么,你的个人IP之路就已经成功一半了。
这一部分里,最有意思的是如何通过朋友圈营销自己。这两年,“私域流量”风头正盛,而所谓的获取“私域流量”,经营好“私域流量”,通俗理解,就是曾经“左手拥抱事业,右手拥抱家庭”的微商家族在做的事,新瓶换旧酒后,又成为了风口。当然,在这其中还是有区别的,例如在朋友圈的运营上,就没那么地粗暴了。通过朋友圈,可以展示专业,可以形成信息的互动,甚至可以猜测别人的心理,侦探与反侦探中,运营得好,是塑造别人眼中的你的好途径。
而之所以说这一部分内容有意思,是因为想到了“朋友圈三天可见”,以及越来越多的人关闭了朋友圈这件事。忽而想,所见未必为真,是否也是大家不再热衷于朋友圈的缘故呢?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是这本书的亮点所在。除了系统化解释了与“网感”相关的知识及技能,还分享了作者喜欢的账号及网站以及APP等,想来,让读者从一本书里获得更多获取资讯的渠道,也是作者出版本书理想化的想法之一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