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
假设你独自走在上班的路上,面对迎面匆匆走来的人群,
哪些人最会吸引你的注意呢?
很显然,在你还没看完这段文字的之前,你已经想到了:漂亮的异性。
很多人说,
”这是个看脸的社会,你看那些在直播平台的美女,动不动月入数十万。”
似乎也确实是这样。对于漂亮的异性,我们单单看一眼就感觉如沐春风,
我们大多数人甚至有一种对美丽的偏见,即<美的就是好的>。
在这样一种状况下,许多人为观赏美女直播付费似乎也合情合理。
那么到底我们是怎么被他们所吸引的呢?
我们今天就来谈一个比外貌吸引更大的话题,吸引力。
什么是吸引力?
接触一个陌生人,聪明的你甚至在三秒之内,单单从对方的外貌,几句闲聊就能判断你愿不愿意与其交往。你的判断如此果断而迅速,却常常合乎事实。但是你甚至对这种能力一无所知。
吸引力到底是什么,事实上,吸引力的基础是一种奖赏:
他人的出现是对我们的一种奖赏。
可以是与他人交往产生的直接奖赏,
精神上如对方幽默风趣,常常给你大家带来欢乐,又如看上面提到的<看一眼美女的脸蛋就感觉如沐春风>,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顺眼>。
物质上如直接给你带来经济收益,老板给你发工资的那天比其他时候更让你着迷,如果再给你升职你可能会爱上他吧..
我们是怎么被其他人所吸引的?
运营中有一种用户生命周期理论,即用户与产品的关系跨越从接触,认知,体验,使用,习惯到退出产品整个时间跨度。人际交往中人与人的关系也经历一个类似的生命周期
譬如职场周期,从初入职场,我们和同事接触,熟识,一起组织娱乐活动,慢慢习惯这种关系,直到换岗和他们分开,又开始了另一段职场生涯。
我们借此分析吸引力的整个过程对我们的奖赏。
临近,
回忆一下上学那会,你对谁最要好?你想都不用想:同桌。临近能起到什么作用,很明显,在教室里你不可能和远在课室另一边的同学接触,更不可能相识等进一步的发展人际关系。
但聪明的你已经发现,临近确实能够增加接触,并不能说明对方能够吸引你吧?
没错,但临近能提高他人个给予我们奖赏的可能性,同桌更可能和你聊天娱乐,和你<发生故事>,而不是远在另一边的小伙伴。
熟识,
Zajonc最先提出一种“曝光效应
exposure effect>,(指的是刺激的简单暴露能提高个体的态度体验,人们对他人或事物的态度随着接触次数的增加而变得更加积极的一种现象)
与他人频繁的接触不仅使交往更方便,还让你获得更多欢乐的奖赏,让对方更有吸引力。然而,这里有一个前提对方本来对你就具有吸引力。有趣的是,如果和你临近的是你一个讨厌的家伙呢,毫无疑问,你会更加厌恶他。临近和熟识都会放大我们对他人的情感,我称它为加倍效应。
外表
临近拉近了我们和他人的距离,那么我们接触到的一个人最先注意到的是什么?不用多想,当然是外表,更具体一点就是他们的长相了。抛开对错不管,我们倾向于认为外貌俊美的人更加受欢迎,更好相处。这种对外貌吸引力的刻板印象其实在不知不觉中起着作用,可能使人们混淆容貌和才能。一个外貌俊美,能力优秀的人可能对别人给予的能力肯定不太确信,到底自己是靠脸吃饭还是靠手艺技术?而更现实的是,在职场中,与长着大众脸谱的中等面貌之人比较,貌美的人工资更高,提升的更快。平均而言貌美的雇员多挣5%,而丑陋的家伙少挣9%。外貌吸引对我们的奖赏不言而喻,甚至和俊美的人走在一起,拍一些合照发表在朋友圈里,我们也能获得精神上的奖赏<你们看,我和这么美丽的人在一起,我也不会太差>
习惯
在熟识之后,我们已经对对方知根知底,这时候,能够进一步给予我们奖赏的,就是能否赞同我们的价值观,兴趣。我们天生不爱逆言,尽管利于行,但我们就是不喜欢。我们更喜欢那些能够赞同我们想法的人。我们习惯和那些与我们相像的人交往,可以是宗教,可以是音乐,可以书籍等任何让你们结为<门派>的事物。如果你去网易云音乐看音乐评论,他们甚至把听众分等级。相比与那些价值观和我们不同的人,相像的人给我们的赞赏和肯定更多。
和基于我们肯定的相似的人一样,那些喜欢我们的人对我们也更有吸引力。过年的时候给亲戚拜年最能体现这点,如果我们给对方的孩子发的红包大一点,对方会更加喜欢和我们交往,给我们这边分的红包也更大一点。
分离
随着环境的变化,譬如换岗,升学毕业,我们离开目前的环境。导致临近成为不可能,尽管借助网络我们非常方便地实现交流,但我们之间的亲密关系开始慢慢的淡化,吸引力也仅剩余在过去的记忆中,没有共同的经历让我们的相互的奖赏变得非常稀缺。此时如果有另一个人强吸引力的人出现,很可能会取代前者的位置。我想这就是异地恋常常不能维持太久的原因所在,也是许多人所说的小时候的好伙伴越来越没有共同话语的原因所在吧。
人际交往就像一个漏斗一样,越到后面,越来越少的人留下来,但他们通常也是对你最具吸引力或者说最具奖赏能力的人。随着环境的变迁,不断注入新的人际关系,又进入到这个人际周期里,循环往复,直到死亡。
排版,格式都简单,但我希望内容不简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