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3日 星期四 雨
红豆成为相思豆,源于一个传说。相传,汉代闽越国,有位男子被强行出征,妻子终日盼夫归家。边疆战事结束后,同去者已归,唯其丈夫未返回家中。女子思夫心切,终日立于村前道口树下,朝盼暮望,痛哭流涕。没多久,她因相思成疾,泣血而亡。她的血滴在树旁,树上忽然结出荚果,其籽半红半黑,晶莹鲜艳。人们认为此物为女子血泪凝成,便称它为“红豆”,又叫“相思子”。
这个故事流传不广,并未让相思豆家喻户晓,真正让红豆走进千家万户,并人人得知它有相思之情的是王维。他在《相思》中写下: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意思是:红豆生长在南国的土地上,每逢春天不知长多少新枝。希望你能尽情地采集它们,因为它最能寄托相思之情。全诗洋溢着少年的热情,青春的气息,把相思之情表达得入木三分。
红豆虽为相思豆,但这首诗并非写给女子,而是写给他的好友李龟年的,所以此诗又叫作《江上赠李龟年》。
李龟年是大唐著名的乐师,深受李隆基的恩宠。当时他红极一时,为许多大文人的诗词作曲、演奏等,活跃在皇室贵族的舞台上,他和王维是非常好的朋友。安史之乱爆发后,曾经的大唐不复存在,李龟年在乱世中流落于湖南。王维思念这份往日情义,提笔写下了这首《相思》。
李龟年收到这首四行小诗后,在长沙唱起了王维的《相思》,晚年的他非常落魄,不得不为五斗米折腰,他在人生的最后几年唱的最多的就是这首诗。他们是知音、是挚友,是一生一世不可忘怀的人。
这首诗的作者王维,是一个翩翩公子,自幼聪慧过人。15岁去京城应试,因写得一手好诗,善工书画,通音律,成为京城王公贵族的宠儿,就连见多识广、阅人无数的岐王和玉真公主,都对他推崇备至。
玉真公主很欣赏王维,不过也欣赏李白。她对他们的感情复杂,坊间一直流传着玉真公主和他们的爱情故事。公主脚踏两条船,王维便退出了公主的世界,并娶得良妻,开始了新的人生。婚后才深知自己对公主是有情的。他试图挽回这段感情,但终因李白而彻底放弃了她。
许多年后,安史之乱爆发,长安被叛军攻陷,王维被捕后出任伪职,对官场仕途灰了心,然后买下宋之问的辋川别业,过上了半隐居的生活。
当王维写下这首《相思》时,也有人说,他在怀念曾经的一段往事。同时,他也思念,曾经青春年少时,他的政治抱负与理想。晚年的他远离尘欲,吃斋念佛,淡远之境自见。而那位玉真公主,后来也已成为修仙的女道士,与他过着一般无二的隐士生活。
红豆,在历史人物的演绎下,成为相思的代名词。若不是王维,谁会在意一颗小小的红豆?如果没有对它赋予特殊含义,它不过平凡如绿豆、黄豆。可是,红豆一旦与相思相连,它再也不是它。与其说是红豆成全了相思,不如说是人们的相思成全了红豆。
人世无常,众生有情,明明知道相思苦,偏偏为他牵肠挂肚,愿意为他将红豆熬成粥。那相思豆承受无比煎熬的痛苦,直至熬透了,煮熟了,这才放手。良辰美景,奈何相思?想着那相思着的人,或许痛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吧!
![](https://img.haomeiwen.com/i2178738/ed1f0b9d60edd5bc.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