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你的孩子怕鬼吗?

你的孩子怕鬼吗?

作者: 璐璐ml | 来源:发表于2022-07-15 00:09 被阅读0次

          事情是这样的:昨天晚上,家长群里有一则寻人启事。原因是一个孩子白天给另一个孩子讲个一个吓人的老婆婆的故事,孩子吓得晚上不敢睡觉,不知道自己家的房门是否足够安全到老婆婆闯不进来……

    一时间,家长群里炸开了锅,几个大一点儿的孩子都被这个“会闯入自己家里的老婆婆”吓到过。孩子吓到了,害怕黑暗的东西,害怕鬼,害怕自己会被老婆婆抓走……老师和爸爸妈妈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大家还记得小时候一年级课本上的“咕咚”的故事不?木瓜掉到湖里,咕咚一声吓到了小兔子,小兔子又吓到了其他小动物,最后好像是野牛没有被小兔子的恐惧情绪带走,然后带着小动物们去看咕咚到底是什么“妖怪”的故事,最后发现是木瓜……

            大孩子从漫无边际的幻想状态进入到有关联有逻辑的想象状态,孩子换牙后,思考力和记忆力也开始发展,从完全吸收外部的感官印象到也开始向内走,面对自己陌生的内心世界。内心世界也是浩渺的宇宙,孩子还理解不了,小时候睡一觉就能忘的事儿,她不会那么乐意去思考去理解背后的“真像”和“逻辑”到底是啥,但这会儿不同了,孩子想要去理解表象背后的“真相”。但是成人世界的真相对他们来说,理解起来也太难了,她们依然还是图景化的理解。这种“恐惧”感到九岁10岁的样子会发展到极致[捂脸],他们会害怕一切现实生活中的黑暗,,哪怕手上被针扎出个毛毛血,他们也会担心自己会死掉。

      恐惧也是我们自我保护的一种本能,是一种能量,大家有没有发现,幼儿园毕业后孩子是再一次远离父母,再一次深度的走向他的小社会。需要更多的去独自去面对世界的勇气和力量。大概到三年级(9或10岁)的样子,又是孩子成长学习的分水岭,三四年后他们变得越来越有力量,甚至开始前青春期的叛逆。恐惧转化成了勇气(勇气又不太恰当)。所以这个阶段的孩子作为孩子们的养育者和老师,我们尽量为孩子创造安全和谐的环境,更多的自由玩耍,孩子害怕的是让他害怕的那个图景,所以就依然可以通过图景化的正向的故事引导化解。

          当我说到这些的时候,家长突然想到了两个月前发生的一幕,家长说:“我突然想起来上次有次你说**有天的涂鸦全是黑色的图景,是不是就是刚好这个事情后面”。于是我去找到孩子的涂鸦本,翻看了她这个学期的涂鸦,正好跟孩子被惊吓到的时间吻合。

         

    被吓到后回到幼儿园的涂鸦 令孩子恐惧的事情过去一个月 收到其他家长“投诉”自己孩子被吓到

    孩子们能表达出来的恐惧问题都是已经被孩子转化了一部分的。我们就锦上添花给到她温暖和安全的边界就好。就不要再被孩子的恐惧带走了,不然她就更迷茫,哪儿才是安全的?

          班里的小小孩儿不会被这样的恐惧带走,因为白天黑夜对他们来说就是白天黑夜,没有妖怪,魔鬼,吃人的鬼……敲门就是敲门,因为他们还没有发展出自己的内心世界,还没有那样的联想能力,恐惧,这会儿来看,何尝不是孩子的一次成长呢?小小孩儿就是听到了,感受到了那个让她害怕的感觉,也能很快在玩耍中被其他新的经历和印象代替。

          就在大家讨论的热火朝天的时候,一个小小孩儿的爸爸也分享了当自己孩子开始“怕鬼”后家人的态度:“**说有妖怪  我们就说喊妖怪来帮我们干活吧。害怕得时候都会告诉她  爸爸妈妈永远都在 都爱你  你也随时可以叫我们。”

          于是,在故事时间里,老师通过语音,班里的爸爸妈妈和孩子们一起听了一个帮助孩子转化恐惧的疗愈故事。

    (以下是故事内容)

          从前,有一只羚羊总是在森林里游荡,总有敌人追赶他。有一天,他想,最好是给自己建一所大房子,一间比森林里所有的树都大的房子。房子建好以后,他在里面隔出很多小房间,那样万一有其他动物来,他就可以往里面深一点的地方躲。

          羚羊总在白天出去找食物和水,还会去找朋友聊一聊自己建房子的事情。可是有一天,出门的时候他忘了关门。没一会儿,一只在花丛翻飞的蝴蝶发现门没锁,拍着翅膀飞了进去,飞到黑乎乎的角落里休息。

          羚羊回家,发现门大开着,吓坏了,根本不敢进去。他大声喊:“是谁待在羚羊的屋子里?”蝴蝶说:

          是能飞高又飞低的我

          羚羊一听,吓得赶紧跑进森林找帮手。他在路上遇到大象。大象问:“羚羊先生,你见到什么了?为什么跑得那么快?”羚羊说:“不知道是谁进了我的家,吓得我都不敢回去了。”

        “走,”大象说,“我来帮你赶走他。”

          他们来到羚羊的家,大象高声喊:“是谁待在羚羊的屋子里?”蝴蝶说:

        是能飞高又飞低的我

        大象一听,吓得掉头就往森林跑。

          于是,羚羊又赶快找别的动物来帮忙。一只又一只动物来到他家,可他们

        都跟大象一样,不敢进屋,更不敢把蝴蝶赶跑。

        羚羊在门口呆呆坐着,一点办法都没有。忽然,他想起自己还没有请变色龙呢!于是,他又跑进森林去找变色龙。

          变色龙问他:“羊先生,你见到什么了?为什么跑得那么快?”羚羊说:“不知道是谁进了我的家,吓得我都不敢回去了。”

        “走,”变色龙说,“我来帮你赶走他。”

        他们来到羚羊的家,变色龙大声地问:“是谁待在羚羊的屋子里?”蝴蝶说:

        是能飞高又飞低的我

          变色龙听了,就往里面走。其他动物只是围拢在门口,害怕地看着。可是他们等啊等,看啊看,却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

          变色龙每走进一间房,都问着同样的问题:“是谁待在羚羊的屋子里?”

          是能飞高又飞低的我

          蝴蝶一次又一次地应着。

          最后,变色龙来到了蝴蝶躲藏的那个黑乎乎的角落。他一下子就捉住了蝴蝶,把它带出去给大家看。大家一看,噢,竟然只有这么一丁点儿小啊!他们好难为情呀,赶紧都跑回森林去了。

        从那天起,羚羊跟变色龙就成了好朋友。(故事选自《故事知道怎么办》)

          当一个家长听完故事说:“岩岩老师这个声音一点都不吓人”

          是的,为什么老师讲故事的声音始终保持平静呢?老师的声音很温柔,因为讲故事的人不是主角,故事本身和听故事的人才是,孩子在听故事的时候会把自己的感受和情绪带入到故事中。讲故事的人情绪太过激烈或夸张,就失去了孩子深度去听去理解和吸收故事营养的机会。

          这样类似的故事很多,也可以创编适合自己孩子经历的故事。对于0-7岁的孩子,故事的结果一定是圆满的,孩子才能感觉到安全;故事里的每一个角色要有它的品质和清晰的代表和形象;故事是没有评判和生硬的道理的,是要有鲜活图景可以被孩子感受到理解到的;故事是要改善现状,改变行为的,所以疗愈故事的主线是要有正向行动的。

        这个疗愈故事的对象是那个受惊吓的同时在自己消化转化一部分后,又开始到处传播“恐惧病毒”的小姑娘。小姑娘在最开始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整个身体是直直的双手紧紧贴着身体,面部表情紧张,眼睛睁得大大的在听,但是在听到变色龙把蝴蝶拿出来展示给其他动物看的时候身体一下子就软了,笑的有点儿害羞……

    (番外篇)

          关于六七岁孩子怕鬼的分享告一段落了。今天回到家家长又有新的疑惑。除了给到孩子温暖的港湾和正向积极的故事,作为父母和老师还能做些什么,如何更好的帮助这些想象力天马行空,已经溢出来的想象力呢?

          当孩子开始换牙,生命力被释放出一部分转化为想象力和思考力。其实我们应该开心,孩子开始落地,开始更深一步的走向现实世界。我们既希望孩子想象力发展又不希望孩子在“没卷”的想象世界里出不来。这两年最大的感悟是,“不要随时被流行的和所谓的网红观点带走”。这个阶段的孩子推荐读一读中国人最富有想象力《山海经》,读一读中国的神话故事,读一读《西游记》……我们可以跟孩子一起去感受中国人骨子里的神性、浪漫和对宇宙万物的无限遐想和向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的孩子怕鬼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vlqi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