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人为什么会怕鬼吗?
(一)心里有鬼才会怕鬼。是的。
心理学告诉我们: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假如体验到莫名的紧张,焦虑,害怕,就会成为阴影,成为记忆里的鬼。
孩子们就是这样对付恐惧:他们睡觉。——卡勒德.胡赛尼
《十宗罪》讲了十个鬼故事,恐怖与惊悚的情节画面让我莫名紧张害怕。据说《十宗罪》是中国版的《犯罪心理学》,它是在真实的变态恐怖凶杀案例基础上进行改编,根据推理与剖析,拨开层层迷雾,透视人性的善与恶,正义与邪恶……
社会底层的挣扎,人间的罪恶,到底谁才是审判者? 变态者觉得他们拥有天命。在变态者看来,杀戮是一种拯救。然而他们为何如此嗜血变态?扭曲的心理究竟是先天的,还是社会造成的?十起变态恐怖凶杀案,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每一个都是曾被媒体严密封锁,大众讳莫如深的奇案大案。公厕女尸、有鬼电梯、蔷薇杀手、鬼胎娃娃、恐怖旅馆……以及轰动网络、骇人听闻的红衣男孩案,案情均极其恐怖变态。步步追查,步步惊心!
这部作品,让我联想到《罪与罚》,罪犯的智商并不低,甚至可以说很高。他杀人不是一时的情绪冲动,不是为了抢夺财物,他有一套严密的理论体系做支撑。除了自己内心深处认同的价值准则,他几乎不承认任何外在的规范。社会既成的法律、上帝,他都不相信。要让这样的人承认自己杀人是有罪的,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然而他们也并非天生犯罪狂。正所谓起心动念,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行为背后的动机或是为情所困,为爱牺牲,为内心的正义,为卑微的自尊,为……善恶似乎没有了边界,说不清道不明。
行为产生的背后故事是怎样的呢?《十宗罪》有什么背后的故事?有人说眼见为实,然而事实告诉我们并非都如此。
如果仔细倾听被遗忘的角落,会听到每一株小草都有微小而洪亮的声音;如果向着尘埃俯下身去,会看到每一只蚂蚁都有着卑微而坚强的微笑.
(二)“鬼”还是“人的念头”更可怕?-诚实面对恐惧
关着门的衣橱、虚掩的木门、月光下生锈的铁窗、走廊里忽闪忽闪的路灯……这本来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场景,但放到想象力丰富的人面前,就变成鬼出场的前奏了。
想象力越丰富、越容易被催眠的人也越能成功地说服自己——哦,我感觉到了,他就在后面,就在右肩边上,他在靠近我,他的手就要抓住我了,完了,抓住我了,好冷,我走不动了,我的脚被定住了,完了我动不了…
当害怕鬼已成为一种习惯时,首先观察自己的想法,学习面对自己的恐惧,加强自信、保持正念。--推荐看《正念的力量》
《十宗罪》里的“鬼”,“变态杀人狂”,还是……可怕?
我在想:不施善,也不施恶,是人的本来面貌。鬼从何而来?
看完这本书,脑海中闪过一个我的老师讲过的故事。
有一天晚上10点多,老师那栋楼有个5岁的小孩在楼梯道里哭了快30多分钟。邻居们的心都快被哭碎了。这已经不是小孩第一次被关在门外过道里哭了。她的妈妈其实在家的,她最近习惯把小孩关门外作为惩罚方式。
因为挨的近,小女孩偶尔会到老师家里玩。那天,小女孩正跟老师的儿子玩着,突然很生气地指着一个无人的角落说:“我们不要跟你玩了,你总是耍赖。”
当时老师下意识地把小女孩叫到身边询问。小女孩说有另外一个女孩子每天都跟她一起玩,刚刚她犯规了。。。后来老师建议女孩的妈妈带小女孩去医院做个检查。把小女孩关楼梯道的经历让小女孩在恐惧中产生了幻觉。
可能妈妈各种心烦意乱,不过千万不要把关小黑屋,门口,楼梯过道这种作为惩罚方式。小孩是非常脆弱的,在一个被阻断的空间里,会有千万种想法飘过,更多的是歇斯底里的恐惧无助。
当小孩犯错时,你可以在视线范围之内给他画个圈罚他在那个空间不要动之类等。请你务必在小孩的视线范围。
伤害往往是无意的。有些你觉得无伤大雅,无暇顾及的举动,其实对于别人,特别是对于无辜无助的孩子来说,未必如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