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写作的一点浅显的认识

作者: 馨思遇 | 来源:发表于2018-12-01 19:07 被阅读418次

关于写作,有很多中说法。

写作是人类的一种特殊的,有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的记录,是为满足人类社会活动实践的需要学习社会知识的需要而产生的。

摘自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新编写作学》[《写作》]
写作就是客观事物通过作者的主观意识在恰当的文字形式中的正确反映。

摘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汉语写作学》

作者徐振东李保初[桂青山]
写作是一种以一定的文字组合形式使反映主客观世界的创造性思维具体显现的传播手段。

摘自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实用广告写作》
作者刘友林

写作是运用文字为主的推理符号来传播信息交流思想以期发生相应变化的社会活动。

摘自[浙江大学出版社《现代经济写作》

作者 孙沛然 杨慧瑞

凡是为着一定目的,运用书面语言表达一定思想内涵的实践,都是可以称为写作。

摘自河南大学出版社《文章写作原理》(作者:管金麟)

从操作层面而言,写作可以这样进行定义:写作,是写作者为实现写作功能而运用思维操作技术和书面语言符号,对表达内容进行语境化展开的修辞性精神创造行为。

从本体论层面,从终极的本质意义上,即生命、人性、存在的意义讲,我们可以为写作给出如下的本质性定义:写作是人类运用书面语言文字创生生命生存自由秩序的建筑的行为、活动。

这个定义要表述的写作原理是,写作行为本身的深层本质在于寻求生命生存的依托、"家园"、"故土",中国古代圣贤所谓"立言不朽"、所谓"发愤著书"体现出来的优秀写作文化精神的最终本质也正是在这里。当代西方学者所谓"我写故我在"的哲学依据也正在这里。

在表层上,写作是一种表情达意、交流信息的行为;在深层上,写作又是一种生命生存的形式、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讲,写作就是对生命秩序的创生行为。因此,写作行为又具有一种哲学性、生命性。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符号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的创造性脑力劳动过程。。简单来说,写作是生活中与人沟通、交流、分享信息的一种方式,就像我们平常说话一样。写作就是用笔来说话。

韩大爷的杂货铺说:”非要给写作下个定义的话,那么写作就是一种信息与观点的传达。”我个人觉得他说的比较贴切。其实写作不就是作者把一些一手的信息或者转手的信息还有个人的观点写出来传达给读者吗。

写作要有自己的素材库,所谓的素材库,就是把你看到的好词好句,还有自己通过所思所想。形成的自己的观点都记录下来。这样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自己的一些东西。

我有个朋友,向某个知名杂志投稿,编辑看了觉得有的地方写的不妥,有些素材不够贴切。让她在重新修改。我朋友收到编辑的意见后,几乎能够秒回编辑。当时编辑都感到纳闷,心想不至于这么快吧。我也好奇,问她怎么回事。她给我指指她那成摞的笔记本,还有电脑里精心整理的素材库,我瞬间晕厥。

她为啥能秒回啊,她有东西啊,她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脑子就那么大。不可能会成那么多东西,再说就是能成,也会遗忘。你看我多好,我把我自己觉得有用的东西,都分门别类的收到我的素材库里。想什么时候用,取出来便是。她说着,我点头如捣蒜。

是啊,谁又比谁多聪明啊,都是多年积累的结果啊。我也写东西,也看了很多书,大多数都随看随归还了。怨不得我老是没东西写,没有素材。看到人家写的文章金句那么多,素材那么全,原来秘密就在这里啊。

今天群里有个朋友为了一个原来,我也经常出现的问题,她问:“读书老是读了就忘是怎么回事啊,怎么办啊。这个好办,就是要随看随记。记下来有空的时候反复看,时间久了,这些知识就转好成自己的知识了。

我现在非常注意这一点。只要我看书,我随时会把好的句子摘抄下来,好的观点也记下来,有一些共鸣点也会随手写上几笔。关键是要分门别类的整理出来,变成自己的东西。

清代文学家王国维提出的读书三境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听说自古以来,读书就有三大境界,只有经过三个境界,才能真正体会到读书的快乐和幸福.但是我认为,学以致用才是读书的最高境界。把读过的书,能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学以致用才是读书的最高境界。

那么读书还是做笔记吧。把读过的书都能或多或少的转化成自己的东西才能是好的读书。

写作有长线素材和短线素材。所谓的长线素材来源:读书与敏感性的培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拜访万名牛人等等)

所谓短线素材来源:一手智识(相关理论与快餐论文+个人体验感悟思考成果)、二手智识(相关专业方向的内容:书、好文)、三手智识(电影、金句、新闻案例、朋友经历、寓言故事等等。)

对于刚刚写作的人其实写了很久的人也要有一个好的心态。不要心急,要客观的对待自己写的作品。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好的作品是慢慢打磨出来的。没有人会随随便便就写出一篇出色的文章,但凡出色的文章都是经过无数时间和经历的打磨才写出来的。就和汪曾祺他老人家说的:“要说明作家怎样孕育出一篇文章,就像说明一棵树是怎样开出花来一样地困难。”

要想写出好的文章,不仅要看书看文,关键还是要多写。巴甫连柯有一句名言:“作家是用笔思考的。”得不断地写,才能扪触到语言。老舍先生他也说过,有的写,没得写,他每天也至少要写五百字。所有写作是一个长期磨练的过程。等到了一定程度,自会开花结果。在开花结果之前,要耐得住寂寞,好好潜心研究写作。属于你的那颗硕果早早晚晚会 无忧所属。

相关文章

  • 关于写作的一点浅显的认识

    关于写作,有很多中说法。 写作是人类的一种特殊的,有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的记录,是为满足人类社会活动实践的需要学习社...

  • 关于写作的浅显思考

    认真写作、审稿半年有余,在自我锤炼和过稿的过程中,也不断梳理问题汲取经验,并就浅显的思考形成文字与读者分享。 写文...

  • 关于写作的一点认识

    近期,工作原因写了很多东西,完成了一个从谋划到上报共耗时一年的文稿,也完成了一个系列文稿,甚至这周加班加了将近一个...

  • 关于比特币和区块链的一点浅显认识

    对于听说过比特币的人来说,却不一定会知道,它是什么。嗯,只知道它是可以在交易所交易的一种数字货币,大家习惯称之为“...

  • 对简书的一点浅显认识

    连续在简书发了九篇文章,其中两篇被屏蔽。这几天的浏览,对简书的第一印象是,这是一个很软的平台,容不得任何“硬”的东...

  • 关于写作的认识

    一、写作是上进人的标配 笑来老师说写作是未来个人崛起的重要手段,一个人的作品能力特别重要,笑来老师的通往财富自由之...

  • 关于写作的认识

    阅读《学会写作,自我进阶的高效方法》 对写作的认识:输入,思考,输出的过程。 输入:及时收藏,写分享感悟,专用记录...

  • 关于抽象的一点浅显感悟

    当看到抽象这个词的时候,你的脑海里闪过的是什么景象?是老师满黑板密密麻麻的数学符号,是毕加索的画作,还是艰涩难懂的...

  • 浅显认识苏轼

    最早崇拜苏家是在中学知道唐宋八大家,他家就占了之三,苏洵、苏轼、苏辙。而在中学、高中、大学接触最多的当属苏轼的文、...

  • 对宗教的浅显认识

    自己一直想写一篇我对宗教的理解和认识,却一直不敢下笔,因为自知我的认识还是很肤浅,或者也都是源于“他说”之后,自己...

网友评论

  • 寻虎:素材库……怀疑这种搞法。
  • 一生悫:素材库真的很好,我经常去翻看以前记录的喜欢的,再读又是一种滋味
  • 深山老吴:心有感,写之
  • 如玉心:作家是用笔思考的:+1:
  • 洪一念:还是要多写:blush:
  • 古月如歌519:好认真的总结,感觉你在读书做笔记上特别用功,加油:kissing_heart:
    馨思遇:@金田一鑫鑫 谢谢鑫鑫爱你
    古月如歌519:@馨思遇 嗯嗯,素材库有方法,有时间微信我,我给你单独开小灶:kissing_heart:
    馨思遇:@金田一鑫鑫 是的我现在把觉着以后能用到的都整理好,拼命建素材库 因为我原来没有重视 关键是原来读书少,我想赶快弥补
  • 已申请销号:这是满满的干货呀!厉害!

本文标题:关于写作的一点浅显的认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vmr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