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关平
目录:
第一章:扎伊拉(城市与记忆3)——记忆之城
第二章:欧菲米亚(城市与贸易1)——故事之城
第三章:瓦尔德拉达(城市与眼睛1)——镜子之城
第四章:奥塔维亚(轻盈的城市5)——悬崖之城
第五章:艾尔西里亚(城市与贸易4)——绳索之城
第六章:宝琪(城市与眼睛3)——天空之城
第七章:斯麦拉尔迪那(城市与贸易5)——水上之城
第八章:阿德尔玛(城市与死者2)——熟人之城
第九章:埃乌萨皮亚(城市与死者3)——阴阳之城
第十章:马洛奇亚(隐蔽的城市3)——鼠燕之城
————
标题指向卡尔维诺的小说《看不见的城市》。
这本书写得很奇特,无论立意、结构还是内容。说的是马可·波罗在忽必烈的皇宫中,向大汗讲着他旅途中的见闻和游览过的城市,是一本变形的《马可·波罗游记》。
但整本书看下来,还是觉得有雷同重复之处,正如卡尔维诺借忽必烈的思维自嘲:
“忽必烈汗已经留意到,马可·波罗的城市差不多都是一个模样的,仿佛只要改变一下组合的元素就可以从一个城转移到另一个城,不必动身旅行。于是,每次在马可描绘一个城市之后,可汗就会在想像中出发,把那城一片一片拆开,又将碎片掉换、移动、颠倒,用另一种方式重新组合起来。”
我在评论《海贼王》的时候就说,我更喜欢现实中真实存在的城市。借此机会给我喜欢的欧洲城市重新排个名:
1罗马(意大利)2威尼斯(意大利)
3巴黎(法国)4伦敦(英国)
5五渔村(意大利)6圣托里尼(希腊)
7佛罗伦萨(意大利)8布拉格(捷克)
9西西里(意大利)10巴塞罗那(西班牙)
卡尔维诺借马可波罗之口向元大汗讲述了一系列虚构的城市,作为读者,我也只好暂时跳入卡尔维诺的幻想世界之中,看看这些表面上新奇有趣的城市,背后是否有着沉重的哲思。
粗略看过一遍之后,我凭直觉选出了十座很有特色的城市,并给每座城拟一个绰号,一起随意遨游一番。
(PS:为了自饱眼福,我按照喜爱顺序给本文的十座城各配一幅欧洲城市图,与卡尔维诺笔下之城并无关系,请不要对号入座。)
————
1扎伊拉(城市与记忆3)——记忆之城
欧洲城市❤度:1罗马(意大利)这座城最有趣的地方,不在于多么巍峨、高大、壮观,而在于它的空间量度与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如果不是一个观察认真的旅行者,根本不会注意这些细节。
灯柱的高度:被吊死的篡位者摆荡的脚与地面的距离;
系在灯柱与对面栅栏之间的绳索:女皇大婚巡行时沿路张结的彩带;
栅栏的高度:偷情的男子如何在黎明时分跃起爬过它;
屋檐流水槽的斜度:一头猫怎样沿边走过。
正是这些细节构成了这座城的记忆,事情无论轰烈与卑微,都已经发生过了,但残留的遗迹却引起了人们相应的想象。当我们在历史悠久的城市旅行时,真正值得注意的正是这些不经意的小东西,用相机捕捉景象也应该与众不同,要用自己的个性去诉说着独一无二的故事。
我欧洲旅行第一站将是意大利,在欧洲城市喜爱榜上,意大利独中六元,它身上有着刻满历史记忆的痕迹,无论是来自抓挠、刻凿还是涂鸦,总是充满浪漫的人文气息。
————
2欧菲米亚(城市与贸易1)——故事之城
欧洲城市❤度: 2威尼斯(意大利)欧菲米亚这个名字很有意思,中文翻译正好是四大洲的谐音,欧、非、美、亚。商人遍布全世界四大洲,各国的商人每年都会在此聚会。
先不说他们带来什么商品,那无非只图腹中一乐,最有趣的是他们互相带来了故事。因为来自世界各地,各自都有不同的趣事,有些是自己的真实经历,有些是道听途说,有些完全出于虚构,更多的还是根据自己经历加以想象的故事,这一类故事我又称之为“创作”。作家写小说就是这么来的。
在我眼中,这些“并非仅仅为做买卖”的商人,同时也是浪漫的创作者。他们入夜后围在篝火旁,相约在这里交换彼此的记忆,每个人都要讲述一个关于“狼”、“妹妹”、“宝藏”、“战斗”、“恋人”的故事。
这几个名词不过是几个象征,其实故事会多种多样,也许有人会说“树”、“分身”、“骑士”、“城堡”、“旅人”的故事呢?这是枯燥的旅途中唯一值得欣慰的事情,除了腹中的享受之外,他们更得到了精神上的快乐。
为了在颠簸的漫漫归途中保持清醒,人们会再次努力构思故事,虽然讲述的故事并不一定真实,却能让他们充满创造性的期盼,赋予了旅程最大的意义。
————
3瓦尔德拉达(城市与眼睛1)——镜子之城
欧洲城市❤度: 3巴黎(法国)旅客在这里可以看到两座城,一个临湖而坐,一个是湖中倒影。这本来是种诗情画意。
将诗和画物理解构之后,意象之美就变成了抽象的荒诞。瓦尔德拉达不论出现或发生什么事情,都会在另一个瓦尔德拉达中再现出来,无一疏漏。这就是一种天然的摄像机,将每个人每时每刻正在进行的事情复制并播放,生活成为了一种修饰,人们为了追求自己在另一个世界中完美无缺的形象,而极重视在这个世界的每个细节,甚至连交欢与谋杀都要做到尽善尽美,成了名副其实的“做样子给自己看”。
按理说,这样如同双胞胎的两座城应该亲密无间、相亲相爱才对,然则另一座城只是镜子,两者的物象完全相反,虽然相依为命却毫无感情。人们对着自己的影子作秀,最终得到的不过是是非黑白的颠倒,每天都活在卑微的表演之中,生命丧失了生机。
我若来到这座城,也许会在水中寻找伊人的倩影,当倒影出现时我就将头抬起,对着另一座城中的她倾诉爱意,而望着湖面只不过是我浪漫的追寻方式,真实的她到来之后,我便会对水中的景象不屑一顾。
————
4奥塔维亚(轻盈的城市5)——悬崖之城
欧洲城市❤度: 4伦敦(英国)悬崖上建造的城可想有多危险,虽然卡尔维诺用“蛛网之城”为其命名,但我还是觉得“悬崖”两字更能显出奥塔维亚的惊险。悬在半空中,用绳索、铁链和吊桥相连,在狭小的木板上行走,随时有踩空的可能,身下是万丈悬崖,抬头便是白云,这里的人活在一个宛如天堂的地狱之中。
一张网,既是通道也是支持物。
卡尔维诺曾说:“(创作时)有时候我只去想象悲惨的城市,有的时候我则只想幸福的城市。”
他在写这个悬崖之城时,到底是觉得它悲惨呢,还是幸福呢?若说悲惨,这座城的人们生活在网上,一切都轻飘飘,感觉就要飞起来,很明显有轻盈的快乐;若说幸福,这里的人又战战兢兢地挪动脚步,每天过得忐忑不安。更有甚者,他们将生活中的所有物品全都吊在网下,也不怕突然有一天,网跟着这些重物一起坠入谷底……幸好,他们知道这张网只能支撑这么多东西,也就不敢再随意增添了。
这就是卡尔维诺构建的一个奇险古怪的城市。我只想迈出脚步在上面略走几步,体验一下摇摇欲坠的感觉,之后请直升机把我接走,还是从悬崖的上空来俯瞰这座城市吧。
————
5艾尔西里亚(城市与贸易4)——绳索之城
欧洲城市❤度: 5五渔村(意大利)这个城市是在不断变动着的,善于描写“轻逸”的卡尔维诺将艾尔西里亚写得轻之又轻,短短三段文字中,这座城就已搬了三次家。
为了维系城中的生命的关系,从房子的角落拉起绳子,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亲缘与威望。这实际就是对城市关系网的讽刺。比起悬崖之城的蛛网是作为支撑和交通之用,这座城的绳索毫无价值,不过是根据颜色给居民划分了不平等的阶层。
当这种乱七八糟的关系越来越复杂的时候,人便连路都走不通,他们并不去剪断这些关系,而是选择了举家迁移,在另一处“干净”的地方再去增添这些乌七八糟的东西。他们每到一处,就积极地建立关系网,直到关系乱到无路可走,便又循环地破坏与重建。
最后,这座城市的灵魂已经飘远,成为一处处被遗弃的废墟,死者的骸骨被风吹散,而那些错综复杂、纠缠不清的关系网却依旧存在,而且会永远保存下去。其实,这座城在人还活着的时候,就已经成为了一座死气沉沉的废城。我丝毫不愿踏足此地。
————
6宝琪(城市与眼睛3)——天空之城
欧洲城市❤度: 6圣托里尼(希腊)看到这个,我想起《树上的男爵》。
悬崖之城的白云近在咫尺,而天空之城已经穿过了云层,完全与陆地脱离关系。上面有一切必需的东西,所以他们不需要通过云梯走下城来,细长的支架将这座城完全托起,虽不如宫崎骏的“拉普达”那样悬浮于天空,但也充满了神奇的童话色彩,就像一只巨型长颈鹿,将城市托于云霄之上。
卡尔维诺为这座城的人进行了三种假设,憎恨地球,敬畏地球,热爱原先的地球。作为长期歌颂生命原始形态的卡尔维诺来说,他应该会更倾向于第三种假设。
就像树上的男爵柯希莫,不愿意在地上过平庸世俗的生活,而选择了在树上进行理想高尚的生活,不管这种理想会变成“共产主义”还是“乌托邦”,至少都是他独立人格的表现。他不甘于堕落与平庸。
这座城的人就如柯西莫领导下的子民,每一个人都遵循自己的理想,在不被灰尘污染的高空中,用望远镜去观察每一片树叶、每一块石头和每一只蚂蚁。距离产生美,也只有离得远了,才能看清楚世界上最真实的一面。
————
7斯麦拉尔迪那(城市与贸易5)——水上之城
欧洲城市❤度: 7佛罗伦萨(意大利)威尼斯是马可·波罗的家乡。忽必烈说:“马可,你说了这么多城,唯独没说威尼斯。”马可回答:“我每次描述一个城市,其实都是在讲威尼斯的事。”紧接着他就对大汗说起了这座水上之城。
马可·波罗不愿意提及,其实是害怕失去,因为它实在太美了。不仅自然风光独特,而且可以任由居民和旅客自选出行的路线,如果愿意交替使用陆路和水路,则会变幻出更多的花样,就如数学中的排列组合,有无限条道路可供选择。这里的人每天都充满好奇心与新鲜感,使人生更加有趣。卡尔维诺对小说形式的开发与创造,也如同在水上之城游行一般,每去一处都可以观赏不同的美景。
瞧书中的描述:他们有时要从屋顶跳下露台,有时要用耍杂技的步法取道屋檐的水槽——就像电影《致命伴旅》里的威尼斯,约翰尼·德普行走于窗台屋顶的镜头。
爱丝美拉尔达的地图应该用不同的颜色标出这些路线——固体的或液体的、明的或暗的。水与陆的交织,就成为了一副鲜艳的立体画,混同着惊喜与浪漫的色彩。真实的威尼斯有177条运河,401座桥梁,水为流动的玉带,船为变化的珍珠,将整座城环绕在狂欢之中。这样的城市是我现实中唯一可以到达的地方。
————
8阿德尔玛(城市与死者2)——熟人之城
欧洲城市❤度: 8布拉格(捷克)“城市与死者”系列每篇都很恐怖,从意象上来说,阿德尔玛最为惊悚。
我之所以称其为“熟人之城”,是因为在这里,马可会看见许多已经死去的熟人。比如码头的水手像他死去的战友,鱼市的老人像他儿时的老渔夫,地上的乞丐像他临终的父亲,买菜的少女像家乡自杀的女孩,卖菜的老妇像他已逝的祖母……他又认为这座城里的一切都是他的一场梦,只有在梦中才会出现死人的影像。
然则,这又是真实的城市。许多人也将目光投向了他,他猛然想到:在这些人的眼中,也许自己也像他们认识的一个熟人,并且也已去世。就如《灵异第六感》、《禁闭岛》中的情节一样,你以为别人疯了,其实是自己疯了。
这座城不是简简单单的客观介绍,也不只是奇幻的想象与精致的细节,而是作者代入了亲身体验,充满着惴惴不安的幻觉与支离破碎的思考,最后甚至在想,这是不是在人垂死时便会抵达的地方,所以可以与故人重逢,短暂的相聚之后又将迎来永久的离别。
种种猜测与疑问形成了悬疑的开放结局,让人永远看不透这座城的真实面貌。光是这些熟人在似与不似之间的纠结,就已经将读者的心牵到了那个地方。如果你仔细地看,那里的每一张脸都很诡异。
————
9埃乌萨皮亚(城市与死者3)——阴阳之城
欧洲城市❤度: 9西西里(意大利)为了让由生至死的过渡不那么突然,埃乌萨皮亚的居民建造了一个一模一样的地下城。这是“镜子之城”的升级版。
镜子之城的一方只不过是幻象,“阴阳之城”却是两者同时存在的。水中的景象逃不开岸上的束缚,而地下之城则完全自由。那些尸体被送往地下之后,继续着生前的活动,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情,争当生前梦想的职业。
因为有了这么一个地下城,阳间也没那么值得眷念了。地上的人越来越少,地下的人越来越多。甚至出现了专门护送死者去地下城市的“兄弟会”,成为了善意的牛头马面。
当地下之城逐渐壮大时,阴间的人们也开始对自己的城市进行改革,并且其文明程度,逐渐超越了地上。这便形成了一个奇异的现象,地上的人按照兄弟会的描述,开始模仿地下城进行变革——最终形成一个谬论,这座地面上的埃乌萨皮亚,其实是由已经去世的亡灵按照地下城的形象建造的。
地下逐渐成为了文明之城,在那里生活的人快乐且充满理想,积极创造,开拓进取;地上的居民却丧失本性,一味模仿,浑浑噩噩,生不如死。卡尔维诺这招讽刺极其绝妙。到最后,谁是死者,谁是生者,都已经分不开了。我宁愿住在地下。
————
10马洛奇亚(隐蔽的城市3)——鼠燕之城
欧洲城市❤度: 10巴塞罗那(西班牙)“镜子”也好,“阴阳”也好,都属于空间的两座城,而“鼠燕之城”是时间的两座城。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占卜师说,这座城之前是老鼠城,之后将成为燕子城。
占星学说过去的两千年是双鱼时代,从21世纪开始走向水瓶时代。神秘与感性的双鱼已成过去,我们已迎来了理性与创造的水瓶。这番比喻要比老鼠与燕子好听一些。
在老鼠城中,街上的人如同耗子,东奔西窜,同伴们互相争夺剩饭残羹,如同充满硝烟的战场,自相残杀的人类。而未来的燕子城中,人们像燕子一样展翅飞翔,在游戏中彼此呼唤,滑行而下,消灭蚊虫。
过去的丑恶与肮脏,必将变为美丽与优雅。这就是理想主义者的梦想,他们不愿意做老鼠,而积极地想要成为扑翅待飞的雏燕。当马可若干年后故地重游时,发现那些充满理想的雏燕变成了蝙蝠,虽然生有双翅,嘴脸却仍旧是老鼠,依然生活在黑暗的洞穴,无法展翅于辽阔的天空。
这些寓意,卡尔维诺没有明说,却很容易理解。他在描写这些幻想中的城市时,无一处不在讽喻现实社会。从这座城的末尾来看,卡尔维诺相信燕子之城正待摆脱老鼠之城,可见他对于未来还是充满希望,就如他在《我们的祖先》三部曲中的格调一样,虽然存在批判与讽刺,但没有悲观绝望,仍旧在努力探索新的前进方向。
————
这本书看似天马行空,然则细细品味,很多文字都值得深思。它与小说/动画《奇诺之旅》非常相似,神奇的想象中充满启示与思考,是我喜欢的类型,也是我的小说风格。
王小波曾说,看完《看不见的城市》之后,做了一夜的梦,只见一座座城市就如奇形怪状的孔明灯浮在一片虚空之中。他受卡尔维诺的影响很大,《红拂夜奔》就很有这本书的感觉。
我不知今晚会做什么梦,但一定是神奇而美丽的,最好能让我的心上人与我一起漫游欧洲的小镇、古堡、森林。
突然眼前一亮,这十座城市,我仿佛真的看见了。
2012.6.6初稿 2018.10.5修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