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马可瓦尔多》底层社畜也可以成为城市诗人,虽贫穷仍不失浪漫

《马可瓦尔多》底层社畜也可以成为城市诗人,虽贫穷仍不失浪漫

作者: 半月暄和 | 来源:发表于2021-06-22 17:55 被阅读0次

    很多读者了解和喜欢意大利文学大师卡尔维诺,是源于他的《看不见的城市》,卡尔维诺笔下的城市是让人目眩神迷的,那是他用巧妙的想象搭建出来的奇妙故事集,是飞行于钢筋水泥的都市上空的浪漫诗歌。

    《纽约时报书评》中写过这样的评论:《看不见的城市》像一种记忆,《马可瓦尔多》则传达出生活的那种感官上的、可触碰的质感。

    一季一故事,四季有轮回

    城市生活中可能充斥着各种小烦恼、小无奈,但也不乏小确幸和小欢喜,一季又一季,一载又一载,卡尔维诺又不断轮回着的四季作为关键词,用日复一日的城市生活作为背景,用奇妙又有趣的想象作为载体,将一个每天挤电车上班、一家六口挤在狭小阴冷的地下室、去超市只敢拿起商品过过干瘾然后再放回去的城市小工,书写成了一个一边无限热爱、一边无所适从的城市诗人。

    这样的一个马可瓦尔多,一如卡尔维诺在《看不见的城市》中写下的最后一句话:“在地狱里寻找非地狱的人和物,学会辨别他们,使他们存在下去,赋予他们空间。”

    《马可瓦尔多》一书结构非常新颖,全书总共分成了20个独立的小故事。这20个故事是按春夏秋冬四季轮回了五年的时间顺序展开,每个故事都讲述了农村奔赴城市的底层小工马可瓦尔多的一段生活日常,这些日常片段虽彼此独立,但结合起来却连接了一个普通人的人生阶段变迁,而同时在这些生活碎片中又包容了人物,动物,植物的命运以及城市的气质。五年的季节轮回,足以窥见马可瓦尔多的人生,也足以让人感受到万物的存在和挣扎。

    卡尔维诺在这部作品中更立体全面地展示了人性、社会、生存(分别由人物、城市、动植物代表)三者互相影响共生的状态。每一个元素都可以成为变量,这个变量就像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的热带雨林中那只挥动了翅膀的蝴蝶,虽然看似微不足道,却可以产生足以改变万物命运的影响。

    马可瓦尔多的自我探索

    马尔瓦尔多的自我探索:

    《马可瓦尔多》这部作品的主要人物无疑是男主角马可瓦尔多。在卡尔维诺的塑造下,马可瓦尔多看似是城市中常见的底层小工,与妻儿为了生计奔波,妥协于制度规则只为了吃饱肚子,他的生活基本与芸芸众生无异。但是表象之下,马可瓦尔多的行为与思考却无时无刻都在和大众价值观下的日常相对立,有时是马可瓦尔多个人的胜利,有时是普世价值观对个人的粉碎性碾压。

    无处遁形的个人在社会环境的笼罩下,只有两条路可以选,要么顺应社会,变成搬砖的蝼蚁,要么坚持自我,永远活在抗争中,让自己的人生因为起伏而独特。 卡尔维诺让马可瓦尔多选择了后者,这也说明了卡尔维诺对个人探索生命的无限支持以及偏向性,他鼓励人们寻找个人定位,从而希望人的命运可以更多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不是被动地受环境的影响。马可瓦尔多五年来采毒蘑菇吃,抓实验室的毒兔子、用蜂针疗法赚钱以及最后和猫群抢夺一只鱼。每到春天,万物复苏,他都想有一番作为和改变,动物和植物成为了他对抗社会和命运的工具。

    春天的改变

    植物与动物的坦然自若:为什么说这部作品犹如沧海遗珠一般让人惊喜呢?因为就连作为工具的动物和植物,作者都赋予了他们生存与抗争的主动性。 作者在这篇以人物命名的小说中用了大量的笔墨写动物和植物。通过动植物的生存状态或反衬出人物的窘迫,或推动人物和环境的发展历程。

    开篇被马可瓦尔多先是视为私藏后来因为嫉妒心而宁愿分享的毒蘑菇;临近结尾和他一起飞奔在城市中最终落光了黄色叶子的绿植,就像马可瓦尔多反抗者社会一样,这些受太阳和流水养育的植物,也在反抗着人物,他们用自己带有攻击性或者自毁性的特征,一次又一次刺痛人物的生理层面和心理层面。 从代表生存的植物的角度来看,植物的生存似乎和人物和社会的影响无关,但是他们是否能一直存活却一直由人物和环境来决定。 卡尔维诺在这部短篇小说中加入了很多动物,被马可瓦尔多携走的实验室毒兔子、从城市路过的奶牛、还有小花园里的猫咪。这些动物或有着接受命运安排的豁达,或有着顺其自然的生存态度,无一例外它们都有了归宿。对比马可瓦尔多的无处遁形,动物们的坦然自若显现了它们的自我认同感和对生命的无条件接纳。

    城市的慌乱与饥饿:

    人物、动植物都有着生命,可以充分体现出卡尔维诺想要突出的关于自我探索的主题;那么没有生命的城市,又是怎样在作者的笔下完成它揭示现实的使命呢? 城市的样貌并不总在卡尔维诺的笔下,而是经常躲在男主角马可瓦尔多的眼中。 “在一个转弯口,能看见那底下的整片城市,无边无垠地铺在道路织成的灰网上。”“他觉得那里就像是一片铅灰色的荒原,停滞而污浊,被鳞次栉比的屋顶、被缭绕在树枝和烟囱上的缕缕烟雾覆盖着。” 这些只是马可瓦尔多眼中无数个城市面貌的其中一二。

    虽然城市作为社会环境的象征,总是压迫着马可瓦尔多,但在人物的眼中,城市已经岌岌可危,在道路织成的灰网上摇晃,又因为鳞次栉比的屋顶而显得凌乱,更受烟雾的缠绕从而变得像是没有生机的荒原。 在马可瓦尔多的眼中,我只感受到了城市的饥饿和慌乱。 最终,卡尔维诺把现实环境几乎都放在了个人意识的认知下,再一次表明了他对人物自由意识和个人探索的主观能动性的推崇。

    城市的饥饿和慌乱

    个人意志的追寻与调整:

    1、 个人意识的重要性体现 从《马可瓦尔多》这部作品的整体性来看,卡尔维诺是把个人探索摆放在了较高的位置。但是在当今社会,个人意志是否依旧可以高于现实环境的影响?我持否定态度。 从这部作品的创作背景来看,《马可瓦尔多》是卡尔维诺写于上世纪50年代初期,当时西欧的经济正飞速发展,随着产业的发达和经济的上升,整个社会呈现出的是混乱但向上的状态,无序混乱但又迎来好结果的现实让卡尔维诺对现实和政治产生了怀疑和失望。在这种负面情绪引导下,被推上前的个人意识更有价值也更美好,就变得理所当然了。

    2、 个人与社会和环境的共处 可是,经过历时发展的沉淀,眼下,经济稳步上升的社会现实已在成熟并且不断改进的框架和体制下存在了多年,这些框架和体制,就像承载了城市的瓶子,所有在其中的人物、动植物以及城市都很难逃离或者有所突破。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人物的意志其实可以像《马可瓦尔多》中动植物的存在方式一样,追求生存本身,用平常心找好归宿,然后缓慢又坚强地生长,像小花园的那群猫咪,最终用不变成功击退推土机挖掘机的侵略。 当个人有了明确的自我定位,摸索出合适的存在方式,个人就不会像没有目标的无头苍蝇一样,把所有的努力都变成折腾;有限并且灵活地利用现实和环境,在规则和体制的框架局限下,也不会有被束缚的压迫感。

    人类的灵魂永远是自由的,有人在瓶子里看到城市,有人看到了野蛮生长的动植物,而有人看到了自己。 卡尔维诺用一个成年人的童话故事,表达了他的自由意志。 而在成年人的童话故事里,多的是万物的姿态,我们应该找到自己能看的,爱看的,从美好和喜悦里感悟到自己的人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马可瓦尔多》底层社畜也可以成为城市诗人,虽贫穷仍不失浪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ihmy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