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将个人写的文章发到群里供小伙伴们点评,有伙伴比较认可其中的一些见解。在之后的几日,开始思考写作内容的深浅对品牌化传播的影响,恰逢今天要交作业,于是今天发出。
以下分别从1、大多数的写作只是在搬运知识,2、我们所作的工作大多是知识型工作;3、单纯产品售卖思维(信息整理)已经不适合大竞争 三个角度出发,仅作分享参考,不构成具体的商业指导。
对一位作者、一位编辑、一个品牌营销人员来说,什么类型的内容最能够给用户带来价值。内容的真实度、作者的洞察力、作者观察的高度或者是别的。
1、大多数的写作只是在搬运知识
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互联网时代,内容制作成本越来越低、个体表达意识越来越强,几乎每一个熟悉使用网络工具的个体都可以将自身的思考整理成文。我们从简书这一写作平台就可以发现,平台上的每个人都在表达,都在表达自身对于职业、家庭、兴趣爱好等的思考。可以说每个人都在表达,无论是言语的、文字的还是私人的抑或是公开的。
但是随着对写作的不断思考,接触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及个体。发现大多数内容都只是简单的编辑,大多数内容创作者来说只是一种“知识搬运工”,可以说 是在给互联网添堵,更不要提为所在的企业、自身打造专家贡献力量了。
真正能够持续创造有深度、有价值文章的人越来越少。这或许与读者需求有很大的关系:大多数的读者比较喜欢简单、搞笑、零散不需思考太多的内容,深度思考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已经成为一种精神上的压力。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比较火的各类段子手,因为他们的表达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迎合了用户的娱乐化需求,这是《娱乐至死》一书所描述的大众娱乐时代。
2、我们所做的大多数工作都是知识型工作
不管是在本身就该娱乐的娱乐界,还是在企业营销界,搞笑娱乐的方式已经成为很多企业传播自身品牌的方式(大多数To C企业)。但就特定需要提供解决方案、提供知识服务如咨询、保险、银行理财等领域而言(尤其是To B企业)。可能就需要企业有比较深度的思考(客户购买不是因为你的搞笑传播、而是因为你真的可以为用户提供价值)才能系统整理企业所具备的知识经验。
如今在各个领域的企业已经成为一种知识型组织,每个企业都在通过自身在特定领域积累的知识去创造产品。
有时这种产品是比较具体的如凉茶、可乐、椰汁等B2C的品牌,这类传播因产品本身较简单、用户决策快速,更多的需要通过娱乐化的方式传播。
有时是一种间接服务具体产品比如品牌咨询、公关策划、广告文案等B2B品牌,因这类用户决策较慢、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更多的体现在价值方面,体现在企业对于特定领域的案例及洞察。
除了以上还有一些如买房卖房、投资理财、英语培训等需要用户综合考虑的领域,同样需要企业方能够洞察用户需求、通过内容构建而不是娱乐至上、推销至上的方式引导用户选择。
3、单纯产品售卖思维已经不适合大竞争
随着竞争的加剧,传统的单一产品售卖思维营销方式已经不再适合当前商业环境。在现在包括未来,这种知识竞争将会渗透到各个行业。不管你是卖壁纸的、卖鲜花的抑或是卖玩具的,你不能只是卖个壁纸、鲜花以及玩具,你还需要展示你的专业能力(内容挖掘能力),你不能只是有个公众号而很少加工内容。随着广告成本的不断加剧,特定产品服务的场景化、内容化将成为更多企业、个人首选营销方式。
而这种内容需要创作人结合所服务企业、结合自身的知识领域做深度思考。只有当你真正为你的用户,带来不一样的产品体验,提供更具价值的内容,将会给你的用户提供更多消费信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