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跟现代诗学写作系列之一

我跟现代诗学写作系列之一

作者: 火红的石榴暖暖 | 来源:发表于2020-01-15 11:07 被阅读0次

《再别康桥》

徐志摩

我跟现代诗学写作系列之一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作者简介】徐志摩是一个学霸级别顺风顺水的人物。来看他的求学及认职经历: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1918年赴美国克拉克大学学习银行学。十个月即告毕业,获学士学位,得一等荣誉奖。同年,转入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院,进经济系。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奠定其浪漫主义诗风。923年成立新月社。1924年任北京大学教授。1926年任光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前身)、大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前身)和南京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教授。1930年再度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

就其所学多以经济学、银行学为主,他的成就更多的应该是金融经济,但是骨子里的浪漫却让他注定成为亲友团中文学上颇有成就的一员:其叔父是沈钧儒,其姑表弟是金庸,其外甥女是琼瑶。但骨子里的浪漫却让他成为了新月诗派的代表人物,短暂的年华里有过救国的梦想,却在过尽追逐浪漫的生活后,以浪漫的飞翔方式结束了自已的生命。

【独特一点】这首诗不愧为银行家的经济手笔,写作方面的含金量非常高。

其一:这是一首结构极缜密的诗,富有精致的建筑美。首先看文章开头,用反复的动态“走”与“来”,强调自已与康桥熟悉的亲密,来的时候不惊扰“轻轻的”,走的时候不张扬“悄悄的”。很显然,作者热爱康桥与康桥是物我一体的。而第一小节与末尾小节是同一情绪色彩的表达:到来时的喜悦与离别时的惆怅兼而有之,轻轻悄悄地来正如轻轻悄悄地走,招手作别,一无留恋却永难忘怀。首尾照应,圆融一体,像轻轻地叹息,最后得到又一声回复。这样的作品在经典的散文中也极常见。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中就是这样开头的: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一开篇就有浓浓的思念的味道,与父亲不相见的时间较长,对他的背影刻骨难忘。到底是什么情形下的背影呢?这个背影中饱含着我的什么情感呢?在渲染和奠定了文章情感基调后,文章的结尾很好的给予了回应: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而这个背影所饱含的愧疚、感动、思念之情最终通过具体的青布绵袍黑布马褂的形象立体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是一个关爱儿子日渐衰老的背影,这是一个虽然时有摩擦却日日惦念儿子的背影,这是一个祈求儿子守在身边永续亲情却已无能为力的背影。可以说这样的结构,回环往复,像影子般萦绕在我们的心头挥之不去,具有不可抗拒的艺术感染力。这首诗的首尾两节亦是如此。

其二、这是一首以景衬情的佳作。

正所谓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本首诗被赋予丰富情感的意象有两组。一组为金柳、艳影、青荇、柔波、水草、清泉、浮藻、青草、夏虫等,这组意象勾勒出一幅极美的画卷:夕阳金灿灿的余辉中,河畔的金柳摇曳生姿,青荇在随着水波摇摆,远望去的这清澈的泉水,波光潋滟恍若天边的彩虹。这一系列的意象呈现出柔和、美丽、和谐的气息,让作者不由得不眷恋,不由得不热恋。而“云彩、新娘、梦、彩虹、星辉”这样的景物自带绚烂、梦幻的瑰丽迷离,是作者在康桥美好景物的触发下,摇荡小船去星光灿烂中追逐梦想,这又何尝不是另人快慰的事情呢!前边分析了这两组意象,一组写实,一组写虚。实景的美丽,反衬出作者即将离别的落寞与深深的怅惘,景美至极离别之情则凄然之至。自由瑰丽与灿烂辉煌联想与想象则更是让人与别离的现实形成强烈的反差,所以才愈加让我们感受到结尾离别的离别是故作潇洒的凄凉。

这样的画面,让我们想起了马致远《秋思》中的两组意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前一组是正衬,后一组则是反衬,温馨明丽的画面衬托了词人流浪天涯的羁旅秋思。

其三、这是一首实虚结合、实虚对比的典型诗作。通过分析,我们知道刚才的两组意象,一组写实一组写虚。其实在写实的第2小节与第3小节里同样虚写的联想: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做一条水草。可以说正是因为之前的经济学的禁锢让他感受到了从来未有的浪漫气息,他才爱屋及乌地热爱上了康桥的一草一木,物我合一的亲密,而这些联想的虚写也从侧面衬托了康桥的美丽让人难以舍弃。这让我们想起朱自清的另外一篇文章《春》中这样描写春花: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这样的闭眼的联想,不也是用虚写衬托眼前春花烂漫、生机明艳的特点吗?

另外一方面的实虚描写就是美好的现实与即将到来的离别的对比,一种情绪是怡人美景带来的难以割舍的热爱,一咱情绪是想到别离就黯然神伤的落寞。这两种情感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海底,落差处的空白就由我们每一个读者来填充,诗人会经历怎样的离别煎熬,是挥泪是彻夜难眠,是走一回头的再回眸吗?诗作没有一句煎熬的痕迹,反而是毅然决然潇洒的别离:不带走一片云彩。果真是不带走吗?还是没有一片过往的云彩留下呢?

其四、这是一首有着独特情感节奏的诗作,情感的起伏成功地展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细细梳理,不难发现这样一条情感曲线:淡淡的别离的忧愁—观赏眼前康桥美景的愉悦与发自内心的热爱—情不自禁地沉醉并决意追逐—想到即将离别的无限失落—故作潇洒的落寞与毅然分别的忧愁与伤感。而这一切,是每一个读者都能自然感受到的过程,这样的情感曲线自然真诚,打动人心。同样,经典的叙事类作品中,也有这样的着笔痕迹。来看郑振铎的《猫》这篇文章:对于小白猫的喜爱及至死亡后的酸辛—对于小黄猫的担忧及至丢失后的怅然—由于捡拾的小猫的厌弃及至冤枉至死的无限愧悔和自我谴责—做出我家永不养猫的决定。这一系列的情感变化很好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每一个灵魂都应该深藏着省察意识,关爱生之弱小和卑微。所以,当一篇文章像这首诗一样,有一个有层次的情感或心理变化时,这篇文章一定是能打动人心的。

当然,如这首诗首尾两小节的韵律回环美、这首诗的用词别致美等等,等着每一个热爱这首诗的读者去挖掘。因为这毕竟是一个经济家银行派诗人写下的诗,含金量肯定很高。金子只要藏着,一定会闪耀出诱人的光芒来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跟现代诗学写作系列之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vqtz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