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杨邃安阁老书》写于1523年,嘉靖二年。
杨阁老杨邃安擅于处理边疆事务,有“出将入相”之誉,可他的宦海生涯三起三落,历经挫折。嘉靖即为,宣年逾七十告老还乡的杨邃安管理西北边务,但杨阁老上书谢绝。阳明先生去书力劝他临危受命。
都说经历过磨难的人才能济天下,才能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才能达到苦尽甘来的程度。
“致良知”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这些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还可以带领我们走向更加光明、开阔、舒展的地方,不仅仅是苦尽甘来,甚至可能收获一份大自在、大幸福!
文中特别提到了“当仁不让”!
说到君子有权,还要有事,面对天下大事,一定要当仁不让,才能修身齐家治国利天下。
作为君子,最忌讳的是“洁其身而乱大伦”,为了爱惜自己的羽毛,而放弃应该去积极承担的责任和担当。其实,这绝对不是君子所为,真正的君子,面对大是大非,一定是当仁不让,就如阳明先生对杨阁老讲的那段话一样——
一个当权者,应该在怎样的时机里去担当?阳明先生谈到:“夫惟身任天下之祸,然后能操天下之权;操天下之权,然后能济天下之患。”
但是多数人在这个时候,遇到不测,就会“逃跑”。尤其是一些“小人”,可能会因为没有好处就逃跑,这个时候,就叫做“当其权之未得也,其致之甚难,而其归之也,则操之甚易。”平时,一个君子想要拿到权力不容易,可是如果要逃避这份责任的时候,就是“操之甚易”。
接着,阳明先生谈到了当权者的资质,他认为,必须要“洞物情之向背而握其机,察阴阳之消长以乘其运”,所以,这样的人,才能达到“动必有成而吉无不利。”一个真正的当权者,一定不是简单的拨弄权术的人,他的内心拥有智慧和能量,能把权利运用好。这样的人足矣定国本而安社稷,不是苟且之人能够比拟的。只有当权者有了这样的资质,才能利益社会。
阳明先生又说“夫权者,天下之大利大害也”,君子应该“致权有道”!一个真正有道的权力者,要立德,要植之善类,要有“无不容之量”,要有“无所竞之心”,要有“不可夺之节”、“不可测之机”、“必可赖之智”。能以功盖天下而莫之嫉,善利万物而莫与争,这样的人才能身任天下之祸,可以免于天下之祸。只有这样的人去担当,在大利大害面前,才可以经受真正的大风大浪,带领人们走向光明。才可以带给这个社会、社稷与国家平安、和平。
故君子之致权也有道:本之至诚,以立其德;植之善类,以多其辅;示之以无不容之量,以安其情;扩之以无所竞之心,以平其气;昭之以不可夺之节,以端其向;神之以不可测之机,以摄其奸;形之以必可赖之智,以收其望。坦然为之,下以上之;退然为之,后以先之。是以功盖天下而莫之嫉,善利万物而莫与争。此皆明公之能事,素所蓄而有这,惟在仓卒之际,身任天下之祸,决起而操之耳。夫身任天下之祸,岂君子之得已哉?既当其任,知天下之祸将终不能免也,则身任之而已。身任之而后,可以免于天下之祸。小人不知祸之不可以幸免,而百诡以求脱,遂致酿成大祸,而己亦卒不能免。故任祸者,惟忠诚忧国之君子能之,而小人不能也。
文中给了我们三个非常重要的启示:
一是真正有道者,就是能够“至诚则神”,能把握时机,掌握战略主动,使他治理的地方免于祸患。治大国若烹小鲜!
二是任何一个大小集体的当权者,应该通过利用权利来利益民众,这是真正的亲民。你能在多大程度上利益了更多的民众,你就服务了多少人,从而收获了多少人生价值。这是当权者成就自己圣贤之心的必经过程,如果没有亲民,没有利益到别人,又何谈自己有一颗光明的心?
三是真正有道者,要用好权利,敢于做大事,就像一个豪杰之人,要“无所待而行”。先生通篇都在讲,当社会需要的时候,要能放下自己的功名利禄,甚至身家性命。
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机会到处都是,我们也应该把握时机,勇于担当,素“未来之位”,成就自己理想的事业和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