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下过雨,空气特别清新,只是突然多了很多小虫。气温不高,但有些闷湿。粘腻的夏日来了,我开始忧心忡忡。
粘腻的夏日,是各类蚊虫的天堂。我一直不能理解,它们为何会喜欢这种天气。甚至在心里咒骂,果然是害虫、坏虫、贱虫,喜欢这种“讨厌”的环境。
但是我又明白,每个个体都有自己不同的爱好,就算原因令人迷惑,结果也是客观真实的。我们找不到原因,是我们知识所限,不代表没有原因。
就像蚊虫一定也想不清楚,人类为什么会喜欢花露水那么“危险”又“恶心”的东西。它们在心里想,天呐!人类把毒药涂在身上!他们不愧是抬手就打我们,对我们赶尽杀绝,无恶不作的恶魔。
想到这里,我们也便能够正视苍蝇在屎上大快朵颐,吃饭、休息、运动皆酣畅淋漓。就算我们还不能理解,我们能够承认、接受,它们是真的享受,因为它们真的喜欢。
我们一直接受两个教育:一是“己所欲,施于人”,一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前者就是我们常说的分享,意为“自己喜欢的东西,也让别人尝试尝试”。后者没什么好解释的,就是你不喜欢,别人应该也不会喜欢,那你就不要强加给别人。
注意这里必须用猜测意味的“应该”,表示不可以断定。意思是,你不喜欢的,别人有可能也不喜欢,也有可能喜欢。所以,你要保持一个中立的态度。那句“勿施于人”只说了一半,后半句应该是“亦勿阻于人”。
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你不喜欢你的男(女)朋友了,你也不要推荐给别人。当然,这个几乎所有人都能做到;但你也别阻拦别人喜欢你的男(女)朋友。这个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
我们生活中,有太多的判断是基于经验、想当然,明明感觉没错,却出现了错误的结果。
我们常说“好心办坏事”。比如《小马过河》里那只为了小马安全着想的小松鼠。
我们人又何尝不是如此,A去过一家餐馆B吃完拉肚子,回头就强烈建议朋友C不要去吃。没准是A对海鲜过敏,A以为是食物不干净;A看过一个电影B感觉台词神经,就强烈建议朋友C不要看。很可能是A看的不是原声,翻译组水平不行,导致A以为编剧不行。
也有“坏心办坏事的”。比如A不喜欢B,就在C面前说B坏话,鼓动C也不要跟B玩儿。如果C和B还不认识,这涉及诬陷;如果C和B已经认识,这同样涉及诬陷,而且属于挑拨离间。
“己所不欲,阻于人”。同一个原则,两种出发点,同一种结局。
当然,我这篇文章只对好心人管用。再说,经过一番努力,结果和预期相反,谁又会愿意这样做呢。希望大家都做那个好心A。
而坏人是蓄意为之,结果正如其预期,谁也阻挡不了。我只是给其手段做了个定义。
这个时候,我们改变不了坏心A,但通过对这种手段的描述,可以提醒C:那个对C窃窃私语、掏心掏肺的A,目的不是为了C好,而只是为了B坏。
如果C也好,那只是凑巧。大部分情况和B一样,都会蒙受损失。归根结底,都是为了A自己好。
有人是舍己为人,有人是舍人为己。前者可敬,后者可恨。这种人更可恨一些,是舍人们为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