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有没有人和我一样,觉得自己已经很会说话了?
不管有没有,反正我曾经非常很自信地认为,拥有差不多二十年行政办公室工作经验的我,“沟通”完全不在话下。
但是好笑的是,“沟通”达人如我,自两年前学习了NLP之后,发现我越是坚信自己会沟通,就越起劲地给自己“砰砰”的打脸了。
这话怎么说的?
我来解释下:
学习NLP之后,我才发现,以前我认为我很会沟通,不过是在强调我可以在人前完整且清楚地表达完我想要说的话。——但是,请注意,这完全强调地是个过程而已,并非“我想要的结果”。
我认为我自己打了自己的脸,是因为我把过程当成了结果——我以为我把话说清楚了,就是沟通好了。
但
很可惜,NLP告诉我,事实上我们平常人想要的沟通,更愿意强调一种结果——我和你说过了,说得“那么清楚了”,你就应该懂了。当我们把自己的话说完时,往往就一厢情愿地认为,嗯,这事儿我已经沟通好,如果你做了相反的事情,那就是你不对,你一定是存心故意和我对着干!
真相真的如此吗?
我今天就能举个例子证明,事情并非像我们想的那样。
我老爸感冒一周了,我老妈看着我爸病怏怏的样子,心里非常非常焦虑,因为她害怕我老爸会因为感冒发烧而引发老毛病,然后又住院治疗。所以,这两天我爸的体温只要一升高,我妈就会马上打电话来问我怎么办?要不要马上去医院?要不要给他多灌些药?
OK,其实这事也不是特别复杂。感冒就吃感冒药,发烧(超过38度5的情形)就吃退烧药,这是用药的普通常识。所以,前天我专门花了半个小时来和我妈“沟通”怎么给我爸用药的事。
当我今天在外面忙完了,打电话去问我妈关于我爸的情况时,老妈挺轻松的,说,嗯,恢复得挺好的,今天最高的体温只有37.5度。
我一听觉得不错啊,按我的指导,老爸的体温控制基本没有太大的起伏。然后在电话时,习惯的做了确认:“嗯,不错不错,也就是说老爸今天都不用吃退休药也能基本保持体温了对吧?”
电话那头老妈迟疑了一下,说:“吃了一次。”
“呃?啥时候吃的?”
“早上。”
“啊?早上烧到几度啊?”
“37.5”
“37.5??我不得说过,不超过38度5,就不要用退烧药吗?”
“唔,可是我害怕他烧到38度5啊!”
555……好吧,如果换以前,听到这里我一定会大喊大叫了——我们不是已经沟通好了吗?你为什么偏偏不听呢?!!!”
但是现在我知道了,其实我并没有完成和我妈的有效沟通,“沟通好了”只不过是我自己想像的而已。
因为,在NLP十二条前提假设的第五条,就明确规定了所谓沟通的标准——沟通的意义决定于对方的回应。
如果对方没有从你说到天花乱坠的话里,抓住你的意思,你的“有效沟通”终究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
生活只还有很多这样的事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