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林家住农村高堡乡王庄,因距县城较近,只有五里路,但又不属于城关,县直。与城关一河之隔,古时就有隔河不为近直说,可是,如今多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反而距离乡政府较远,有十里开外。
近几年随着城镇化加快发展,农村人出现趋城市化高潮,农村人送孩子到县城上学,在县城买房,农村出现许多空心村,建设多么好的农村学校硬是没有学生,以前多么兴隆的学校如今也是人去楼空,日渐萧条。出现教学点:八个学生,五个老师,三个教学班的尴尬,无奈局面。
临近县城的村庄如王小林所在的王庄,早已没有学校,学生要么去县城,要么去距离本村六七里路的村庄上小学,孩子小接送是个大问题。
王小林的父母为生计双双外出打工,鉴于此便把王小林送进自认为管理严格的民办“行知学校”,吃住在校,省却接送的麻烦。
一切并不想人们想象的那样简单,作为民办的行知学校有自己独特优势,学校有相对独立的权利,管理制度是公立学校无法可比的。重奖之下必有勇夫,事事有人管,件件有人干,人人有事做,做事都有钱,月月有评比,每月多少钱就是直接与你做的事,干的活,效益挂钩。再说,可以能选择招收学生,可以充分挖掘学生时间潜力,学习成绩不尽人如意可以奉劝转学。所以,学生成绩逐渐好转,如今,达到打遍县城无对手,遥遥领先,是其他学校不能比,赢得较好声誉。不明真相的家长为图省心,省事,不惜花高价送孩子进这所学校,以为外出打工挣两个钱不算问题。
王小林经过考试进入行知学校上了六年小学,可是成绩不尽人意。行知学校原来答应的行知学校的小学毕业就可自然升入行知中学初中。可是到今天,行知中学硬逼着王小林初中到另外学校去上。
县城的几处公立学校,虽在招生简章上没有注明,但内部统一规定不接受行知中学学籍的学生。如此一来,王小林初中到哪里上成了问题。
王小林去乡下自己乡镇所在的农村初中,离家远别说,乡下学校接受吗?你的学籍呢?并且显示很没面子,家长于心不甘。
于是,王小林家长求亲戚,告邻居,孩子上初中仍没有着落。王小林父母把自己的肠子都悔青了,悔恨当初不该把孩子给老人扔在家,送进行知中学,以至于孩子学习成绩不尽人如意,落到如此境地。
吃一堑应长一智。可王小林家长偏偏没有。
王小林的弟弟叫王二林,其父母去年就想把王二林送到行知中学,说是在外打工报名已晚,便托关系走后门,联系到县城凤鸣路小学校长,就读在凤鸣小学。
王二林小学一年级没有上完,就联系行知中学,通过考试,交付学费准备小学二年级就就读行知学校。
王小林母亲讲:孩子愿意,哥哥在行知学校上学,他也要去行知学校。若小的年纪知道什么,还是家长的注意,对于操心的为孩子上学跑前跑后关系户怎么交代?
前车之覆,为后车之见。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可惜,王小林父母从王小林身上不吸取教训,难免会重蹈覆辙。
由此可见:父母的眼界,水平,家风直接决定着孩子的健康成长!
教育孩子首先从家长开始。家长不改变孩子难以改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