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很多家长说孩子背诵英语单词和课文有抵触情绪,不愿意背怎么办?
要么就是孩子背东西呢,特别慢,一篇课文要背很长时间,可是背了考试又忘了怎么办?我想这两个问题呢,也最能够引起大家的共鸣了,有些知识有些内容需要通过记忆来获得的,尤其是在中国的应试体制下,但是偏偏又是个非常辛苦的活,有的孩子就非常不喜欢,遇到背书就头痛,长此以往,形成了背书的困难户。
那为什么记忆是个问题呢?本质上有两点原因,第1个不爱背。第2个叫背不出。
不爱背,其实是心态问题,而不是能力和方法的问题,不爱背的孩子怎么办?有一个妈妈说我的孩子呢,就是不想背,每次都是老师检查前才匆匆忙忙背。有时候,老师在课堂上给出一定时间来背,很多同学都背会了,而自己还没有自信心,也受到巨大的挫折。这样陷入一个恶性循环,就是背不出,自信心受到挫折。然后又不想背,精力不愿意投放,找不到记忆的方法和特点,表现为更加背不出,本质上其实是孩子觉得背课文难畏难。情绪是一种心理的暗示,如果背课文在孩子心中长期觉得是一件很难的事,已经有了很强的心理预设,那么这件事完成的概率就会大幅度的降低,效率也会大大的折扣。
那么要想打破这个恶性循环呢,就是要想办法克服孩子的畏难情绪,来找回他的自信心。那怎么克服呢?首先,降低刚开始的任务难度,就像打游戏一样,比如说背课文的话就是把目标定在先背出一小段,背出一小段其实没有那么难,就怕的是很多孩子一开始勇气都没有,一旦愿意背了,背完只是时间问题。
就像捕鱼一样,在一个池塘里捕有两种方式。一种呢,是把整个池塘的水抽干才能把鱼捕上来,另一种是把池塘的分成一小段一小段,这样先把第一段水抽干,然后呢,把这一小段的鱼补完再开始。抽干整个池塘的水太辛苦了,最后连捕鱼的信心和勇气都没有。
背不出是因为没有找到好的记忆方法,其实这里介绍两个背诵的方法。第1个,是用理解的方法。家长一定要指导孩子背诵课文是要在理解的基础。理解的越深就越容易记,不求甚解的方式,这种死记硬背方法也非常容易忘记,尤其是古诗词这种相对比较难的地方,所以在背诵之前先要通读全文,弄清文章的主旨,然后了解文章的层次,来龙去脉,掌握文章的语言特点,抓住一些关联词和句子,最后通过分析综合,这样背诵就会快很多,另外尤其是像理科的公式地理知识的,你要先理解后记忆,效果会大大提升。
第2个点呢,特别重要,就是要及时。在认知的过程中,基本上很少有人做到能过目不忘。发现遗忘之前,立即开始复习,而且遗忘的过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非常的快,以后就会逐渐的减慢,只有经过及时的复习巩固才能减少知识的遗忘。比如英文想要背诵效果好,就是增加背诵的次数,读完之后把没有记住的单词单独抄上来放个小本子上,放在口袋里,这时候放学回家走在路上又大脑想想出来的就已经记住了。想起来的时候就拿起来看一下,再默读几遍,晚上睡觉前又看一遍,这样一天下来效果会非常好。
从这一点讲其实成绩好和成绩差,本身就是重复的次数。这也是刻意练习的另外一种体现吧!
网友评论